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收25.41亿元,同比增长1.72%;实现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下降48.8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5亿元,同比下降47.85%。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9亿元,同比下降12.59%;实现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下降23.54%;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为-0.11亿元。
事件点评:
坚定“核心器件供应商”定位,光源与光机业务高速增长。2022 年公司光源与光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20 亿元,同比增长80.14%,主要原因系公司的定制化激光投影光机等核心器件加速向当贝、安克创新、极米等友商渗透,共享行业发展红利。
C 端(激光电视+智能微投)营收承压但毛利率显著改善,自有品牌业务保持增势。2022 年激光电视和智能微投分别实现营收4.09/6.46 亿元,同比变动-27.13%/12.84%;实现毛利率36.52%/12.56%,较去年提升6.86/5.31pct。主要原因系较高毛利的C 端自有品牌业务表现亮眼,营收同比增长36.87%,占峰米科技总收入比例提升至66.11%。2023年公司将继续聚焦双品牌(高端峰米、低端小明)策略,叠加下游消费恢复+消费两级分化趋势,我们预计C 端业务将稳健增长,盈利能力进一步改善。
看好B 端(专显+影院)疫后复苏的弹性。1)受疫情影响,各地文旅建设受阻、商教下游需求疲软,2022 年专业显示投影机业务实现营收4.34 亿元,同比下降15.19%。2022 年工程投影机销量、商教投影机出货量均位居行业第一,公司在专显市场品牌效应显著。疫后需求端恢复+进军海外,2023Q1 公司专显业务修复良好,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22.11%,海外部分较去年同期增长74.71%。2)疫情期间影院长时间停摆、片源不足等因素极大冲击公司的影院放映服务业务,2022年实现营收2.69 亿元,同比下降25.41%。但渗透率进一步突破,2022年公司激光电影光源全国上线安装量新增2700 套,总量突破2.77 万套。
电影市场回暖叠加渗透率提升,我们预期2023 年影院业务将迎来确定性较强的业绩修复。2023Q1,公司影院业务实现营收0.91 亿元,同比增长11.03%。
成长拓张期费用端投入较大,高度重视研发投入。2022 年公司实现销售/ 管理/ 财务费用率13.17%/7.62%/-0.36% , 较去年变动3.05/0.09/-0.41pct。销售费用率大幅增加的原因系公司加大自有品牌投入,市场推广费及销售人员薪酬增加。在营收承压的情况下,公司仍持续加码研发,前瞻布局核心技术,维持先进性与高壁垒。2022 年公司研发费用为2.62 亿元,较去年增加10.73%;研发费用率为10.31%,较去年提升0.84pct;在ALPD5.0、AR 光学模组、车载光学技术等方面均取得研发突破,为高成长性业务奠定技术基础。
车载业务持续取得突破,有望成为公司发展的新引擎。公司有序推进车载业务落地,自2022 年4 月取得前装市场车规认证以来,累计获得3 家车企4 个项目定点(比亚迪2 个、某国际知名品牌车企、赛力斯)、1 家车企合作(与宝马合作展出全球首台搭载四车窗融合显示技术概念车Dee),并在2023 年上海车展成功展示车内数字交互显示解决方案、车规级彩色激光大灯、HUD-PGU 等产品的具体形态。公司产品与技术逐步受到主流车企的认可,我们预计中长期来自车企客户的实质性订单有望放量,支撑公司业绩走出新的成长曲线。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的营收分别为33.53/44.02/58.95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4/2.34/3.61 亿元,EPS 分别为0.31/0.51/0.79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为69/42/27 倍。公司是国内激光显示行业龙头,坚持“核心技术+核心器件+应用场景”战略,产品线布局完善,技术壁垒深厚;传统C 端业务盈利能力改善,B 端业务疫后蓄力复苏趋势明显,2023 年业绩有望迎来拐点;同时车载业务接连取得突破,看好中长期业绩成长性。综上,我们维持其“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导致需求端疲弱;财务风险如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存货减值风险、固定资产减值风险、汇率变动风险等;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与技术更新迭代速度不及预期;知识产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