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于2023 年2 月27 日发布2022 年业绩快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80 亿元,同比增长50.55%;实现利润总额3.35 亿元,同比减少25.3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07 亿元,同比减少33.32%。
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69 元,同比-33.48%。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市场份额扩张,看好公司长期成长性:据公司2022 年业绩快报显示,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80 亿元,同比增长50.55%;实现利润总额3.35 亿元,同比减少25.3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07 亿元,同比减少33.32%。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69 元,同比-33.48%。
利润方面有所下滑,主要原因有:受产品结构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产品毛利率下滑;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期间费用增长较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增加。公司注重打造核心竞争力,持续扩大研发规模,建设研发平台,注重研发成果转化。2021 年,公司研发投入4.18 亿元,占营收23.47%,研发投入金额较上年同期增长82.95%,拥有研发人员905 人,占公司总人数的43.78%,预计2022 年研发规模持续增长。公司作为研发驱动型企业,具备业内领先的技术水平,依靠核心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了销售收入稳步增长。目前,公司仍持续进行研发投入,进一步巩固核心竞争力,市场地位稳中求进,加之行业快速发展,国内外市场空间扩大,公司依靠技术积累,产品市场份额得以扩张,未来成长性可期。
民用领域需求快速增长,海外市场拓展,公司发展前景广阔:红外热成像技术最早应用于防务领域,在特种装备上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其最重要的应用是夜间观察和目标探测。由于技术封锁和政策制约等因素,防务市场规模受到限制,根据Maxtech International 及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预测,2023年全球防务红外市场规模将达到107.95 亿美元,且主要由欧美主导。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产品成本和价格的降低,红外成像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民用领域得以发展,上述机构预测2023 年全球民用红外市场规模将达到74.65 亿美元。国内市场方面,未来我国民用红外热像仪将更多的应用于汽 车辅助驾驶、个人消费电子及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需求空间广阔。公司目前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拓展,凭借先进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国际知名度,目标市场进一步拓宽。公司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2019 年、2020 年、2021,公司境外收入分别为2.39 亿元、6.28 亿元、7.44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192.4%、162.8%、18.4%。公司自2016 年开始对境外销售,经过2017 年海外市场拓展,2018 年开始已形成一定规模。公司海外主营业务为手持热成像仪销售,凭借优良的产品质量和降低5%-10%定价的销售策略,在欧洲市场打开销路,拓展盈利渠道。未来,通过技术研发、市场促销等手段,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海外品牌优势建立,公司境外收入有望进一步提高。
布局微波领域,打造业绩新增长点:据公司相关公告显示,公司早先已开始布局微波领域,经过早期的布局和团队搭建,目前已形成完整的研发团队,完成了多项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工作。2021 年,公司成功收购无锡华测,拓展了公司在微波领域的产品研发生产和市场拓展能力。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无锡华测较收购前产能已有显著提升,且目前订单充足,现有产能已能保证订单的按时生产与交付。相关研发成果方面,公司已实现Ku 波段T/R 组件、Ku 波段一维相控阵天线、Ku 波段地面监视雷达小批量生产和交付,完成关键元器件国产化等。微波业务表现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进一步加大对微波业务的投入,持续提升微波业务的产能和生产管理,目前公司微波射频系统及组件贡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已超过10%,微波业务成为了公司新的重要增长点。
可转债项目稳步实施,营收有望再增长:2023 年1 月,公司完成可转债发行,总募集资金15.65 亿元,主要用于红外热成像整机项目、智能光电传感器研发中试平台等。红外热成像整机项目方面,分为两个子项目,总投资金额为11 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7.54 亿元。随着行业发展,目前非制冷红外热像仪核心元器件已国产化成功,国内非制冷红外全生态产业链已逐渐由元器件端向整机及系统端延伸,红外完整生态产业链发展趋势日益凸显,加之国内新兴民用领域需求日益扩大,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需求空间广阔,红外整机及终端产品势在必行。募投项目完全达产后,公司新增产能较多,业务规模得到扩张,达产后年的销售收入预计增长36.5 亿元。智能光电传感器研发中试平台方面总投资9 亿元,其中募集资金4 亿元。该项目致力于红外、激光、微波等新型智能光电传感器技术及产品研究,建设特色光电传感器研发中试平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在光电领域的市场地位,提高盈利能力。该项目有利于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积极探索设计、制造等环节更紧密的合作模式,推动产业链进一步延长优化,带动原材料、核心电子元器件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发展。项目建成后,达产后有望新增年销售收入9.25 亿元。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2 年至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6.80/34.63/45.61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8/4.78/7.19 亿元,EPS 分别为0.69/1.07/1.62 元,对应PE 分别为67/43/29 倍,首次给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降;毛利率下降,客户相对集中,资金周转风险,市场竞争加剧,股权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