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近日,公司发布2021 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7.64 亿元,同比增长82.14%;归母净利润1.26 亿元,同比增长81.68%。
简评
航空航天锻件营收翻倍增长,订单良好保证全年较高增长2021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4 亿元(+82.14%),归母净利润1.26 亿元(+81.68%),增长快速,主要由于航空航天和石化业务的增长。分业务来看,航空航天锻件实现营收2.98 亿元,同比增长 120.63 %,主要由于航空产品增长较快;石化锻件营收2.45 亿元,同比增长113.78%;电力锻件营收0.89 亿元,同比下降6.44 %;其他锻件营收0.75 亿元,同比增长76.64%,其他业务收入0.58 亿元,同比增长76.57%。
本期期末,公司的应收账款为6.52亿元,较期初增长40.15%,主要是销售业务增加导致未到期的货款增加所致;存货3.34亿元,较期初增长18.49%,主要是业务增长导致。应付账款2.30亿元, 较期初增长28.98%,主要是业务增长导致采购应付款增加所致。公司上半年业务增长显著,订单执行情况良好,并在为新订单的交付备货,全年业绩有望保持较高增长。
盈利能力稳步提高,加大研发投入,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盈利能力来看,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为29.29%(+0.56pct),净利率为16.51%(-0.05pct)。期间费用率为10.09%(+0.17pct),其中,销售费用为0.15 亿元( +47.15%),费用率为1.94%(-0.46pct);管理费用为0.27 亿元(+93.98%),费用率为7.95%(+0.83pct),主要是引进人才工资薪金增加以及业务增长导致费用增加;研发费用为0.34 亿元(+111.50%),费用率为4.43%(+0.62pct),主要是由于公司加大对航空航天、新能源等产品的研发投入。公司历来高度重视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通过多年的研发与积累,已掌握了异形截面环件整体精密轧制技术、特种环件轧制技术、超大直径环件轧制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具备较强的产品研发和制造能力,助力公司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不断开拓市场,航空航天、核电业务有望进一步发展公司在开拓市场方面,聚焦客户需求。航空方面,上半年公司和罗罗、GE 航空分别签订了11 年和5 年的长协,协议覆盖多种畅销机型,并首次将钛合金风扇机匣的生产转移到中国市场,同时抓住国内航空需求增长的契机,在高温合金、钛合金产品开发上取得突破;航天方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围绕导弹、运载火箭、航天飞行器等重大装备需求,不断开展新一代轻合金材料尤其是铝锂合金、镁合金锻件开发并取得了突破,进一步拓展了航天市场;核电市场方面,在积极开展民用核安全许可证取证的同时加强与钢院、原子能院的合作研究,目前公司民用核安全许可证已处于公示阶段,未来,公司将加大力度投入民核产品的研发,另外,公司上半年还重点开发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领域,突破技术壁垒,抢占市场份额。
募投项目进一步提高公司装备能力,巩固公司在行业的领先地位锻造装备和锻造工艺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性能及成品率等重要指标。公司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改投入,目前已拥有7000T 锻压机、3600T 油压机、3150T 快锻机等多台压力机,0.6m-10m 多台精密数控辗环机,并拥有加热炉、热处理炉、金属切削设备、理化检测设备等400 余台,可加工从普通碳钢、不锈钢、合金钢到高温合金、钛合金、铝合金、镁合金等多种材质,环件产品可覆盖外径200~10000mm,高度30~1600mm 的所有规格尺寸。尤其随着本次募投项目建设中德国西马克10M 辗环机的投产,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装备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生产工艺方面,公司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熟练掌握了包括设计、锻造、机加工、热处理、检测工艺等在内的全工艺流程,尤其是在最核心的锻造和热处理工艺中,通过中间坯设计、余量控制、精确轧制、材料整形、计算机模拟与数控加热等多种工艺技术,可实现对锻件各项参数的精确控制。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航空航天业务增长显著,看好全年业绩较高增长,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少数几家可为航空发动机、航天运载火箭及导弹、卫星、燃气轮机等高端装备提供配套特种合金精密环形锻件产品的民营企业之一,同时公司已进入中国航发、航天科技等国内航空航天领域大集团的供应链体系,看好公司持续提升业务规模。预计公司2021 年至2023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1 亿元、3.36 亿元、4.74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4.83%、39.24%、41.12%,相应2021 年至2023 年EPS分别为2.23、3.11、4.39 元,对应当前股价PE 分别为32、23、16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2、军品交付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