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和2022年Q1财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5.10亿元,同比增长89.25%;归母净利润23.37亿元,同比增长165.33%;归母净利润22.24亿元,同比增长300.48%。2022年Q1延续增长势头,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0/6.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02%/127.65%。
点评:
存储+MCU+传感器三轮驱动,紧抓技术强化与产品升级2021年公司业绩基本符合我们预期,存储、MCU、传感器三大类产品共计出货约38.5亿颗,分别实现营收54.51/24.56/5.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04%/225.36%/21.下36游%。需M求CU旺业盛绩且增保长持最快,主要系结构性紧缺,MCU产品量价齐升所致。公司持续完善产品结构,存储芯片向大容量、高性能演进,55nm制程SPI NOR Flash实现量产,容量覆盖512Kb~2Gb;NAND Flash实现38nm、24nm工艺量产,完成1Gb~8Gb主流容量覆盖;GD25/55、GD5F全系列产品通过AEC-Q100车规认证;首款19nm工艺4GbDDR4实现自有品牌突破,三大产品线全面升级为下游提供更多选择,强大市场竞争力保障业绩增长。
布局模拟芯片,协同MCU发力工业和汽车领域随着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趋于稳定,下游工业、汽车等领域成为MCU市场主要增长点,为了把握行业机遇,公司布局电源管理单元、电机驱动、高性能电源IC、锂电池管理芯片,四大模拟产品配合MCU实现生态协同。
40nm车规级MCU芯片已在测试,我们认为有望在2022年实现量产,MCU下游应用不断拓展有望进一步稳固公司MCU龙头地位。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考虑到MCU产品在缺芯潮下持续享受量价齐升,三大产品逐步完善驱动业绩亿元(原值88.增52长/1,1预4.计27公司22-23年营收分别为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1.43/39.10亿元(原值22.94/25.93亿元),同时增加24年盈利预测营收为182.62亿元,净利润为45.36亿元,EPS分别为4.71/5.86/6.80元,对应PE分别为27/21/18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对应2022年盈利预测给予35倍PE,目标价164.8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客户需求不及预期、晶圆产能不足、产品研发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