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起家于智能电气业务,后转型智能制造领域,覆盖下游多个重要行业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与智能电气技术提供商,公司深耕国防军工、高科技电子与5G、汽车及轨道交通等行业,并在消费品、能源装备等领域持续开拓。公司业绩呈现高成长性,2017-2022 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及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达到40.08%和39.04%,未来随着公司自研云产品及服务放量增长,公司营业规模有望保持高速成长态势。
公司自研云产品已形成成熟体系,未来业务有望放量成长公司2019 年以来持续加大自研中台投入,2020 年募集8 亿元资金投资于基于云原生的生产力中台建设项目、服务中小企业的工业创新服务云建设项目、面向工业大数据应用的数据资产平台建设项目。目前公司云产品包含技术工具、企业应用、业务微服务以及云服务四大模块,2023 年前三季度云产品及服务实现营收2.56 亿元,同比增长90%。公司自研云产品体系已趋成熟,未来有望受益于下游行业客户智能化升级需求,叠加国产替代进程加速而实现放量成长。
公司与上游厂商合作紧密,未来有望受益于华为工业软件生态拓宽业务领域公司与西门子、SAP、亚马逊等厂商合作多年,上游合作基础深厚,同时公司与华为保持长期深度合作关系,携手赋能下游行业客户打造新一代工业软件平台,在研发层面公司深度参与华为软件开发生产线(CodeArts)和工业数字模型驱动引擎(iDME)等新一代工业软件产品线,公司乐仓、乐造等自研产品与工业数字模型驱动引擎(iDME)紧密衔接,为客户打造自主可控的新一代工业软件平台。未来公司有望受益于华为云业务生态的不断成长而打开市场空间。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实现营收16.23/20.54/26.85 亿元,同比增长31.33%/26.58%/30.72%,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2.65/3.47/4.60 亿元,同比增长33.68%/30.90%/32.63%,对应EPS 分别为1.59/2.08/2.76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3、民用领域数字化进程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