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年收入利润增长靓丽,21 年实现营收183.42 亿元,同比+44.81%,单季度收入37.82/42.34/52.09/51.17 亿元,同比+65%/+65%/+41%/+24%。21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6.6 亿元,同比+9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3 亿元,同比+141.55%,还原20 年4.8 亿商誉计提减值准备的影响后,21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25.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32.7%。截至21 年末,公司累计可分配利润37.75 亿元,拟以资本公积每10 股转增3 股并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3.20 元(含税)。22Q1 在国内疫情爆发等因素影响下增长稳健,龙头风范尽显。22Q1 公司实现收入45.40 亿元,同比+20%,实现归母净利润4.4 亿元,同比+15.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8 亿元,同比+20.3%。
内销推进客餐卧空间一体化产品常态化打造,外销优化产品结构。得益于产品力不断提升,21 年公司大类产品均实现靓丽增长,增速均在40%以上,沙发收入92.7 亿元,同比+44.5%;软床及床垫收入33.4 亿元,同比+42.8%;集成产品收入31.4 亿元,同比+41.1%;定制家具收入6.6 亿元,同比+44.8%。
针对内销市场,客餐卧空间一体化产品实现常态化打造,各事业部重点打造大单品;外销方面,北美市场的功能产品占比显著提升,固定产品推出适合不同业务模式的产品系列,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同时,公司持结合客户需求推进拆装研究和成本研究,通过优化成本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公司在高端市场推出新功能、新工艺,提升产品价值,中端保持设计差异化,低端通过成本管控提供高性价比产品,产品力支撑公司覆盖高中低端广泛客群。
坚持 1+N+X 战略不动摇,优化渠道组织架构,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渠道效率。21 年公司终端门店总数约6500 家,零售网络规模行业领先,截至21 年底,公司共拥有大店541 家,其中融合大店108 家,大店店态加速布局,巩固品类专业店优势,X 渠道持续探索,创造更多触达终端消费者的体验场景。公司于渠道管理方面精耕细作,渠道组织架构由品类负责制转变为品牌负责制,在店态设计、迭代研发数量方面保持高产。运营方面,数字化手段实现精准引流,降低获客成本;数字化工具在终端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经销商仓储信息化,培训宝、设计圈等工具赋能终端店长、导购、设计师,提高管理效率。仓配服建设方面,2021 年完成测试开仓目标,区域仓覆盖浙江经销商业务,为未来复制仓配服模式奠定了基础。
产能持续全球化布局,制造及供应链效率稳步提升。产能方面,21 年公司于重庆江津布局西南生产基地,于杭州追加布局 100 万套软体家居及配套产业项目,海外产能方面于墨西哥布局自建基地,有望更好满足北美市场的需求。生产制造方面,内贸制造实现单套工费下降,外销单套人工较预算下降,并通过精益改善与自动化,推动人效提升。供应链方面,推动订单、计划、制造、仓储物流、组织能力及信息化建设,实现交付与运营效率同步提升,同时降低供应链成本,交付指标、效率指标同比提升,制造单套工费同比下降。
原材料价格上涨背景下盈利能力稳定,费用管控有效。由于会计准则调整,运费由销售费用调整至营业成本,以下数据均为调整后可比口径:21 年公司家具主业毛利率24.83%,同比-0.84pct,分产品来看,21 年沙发/软床及床垫/集成产品/定制家具毛利率分别为29.5%/33.2%/24.8%/32.4%,同比-3.0/-2.4/+0.6/-3.3pct , 分地区看, 21 年内销/ 外销毛利率分别为34.5%/18.1%,同比-1.2/+1.0pct。21 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4.7%/1.8%/1.6%/0.4%,同比分别+0.3pct/-0.6pct/持平/-0.6pct。21 全年归母净利率为9.1%,较剔除商誉影响后的20 年同期相比-1.4pct。22Q1公司毛利率为29.9%,同比+0.7pct,归母净利率为9.8%,同比-0.4pct。22Q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4.7%/1.7%/1.7%/0.3%,同比分别+0.5pct/-0.2pct/+0.2pct/+0.4pct。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公司致力于降本增效,费用管控有效,不断向精益化与自动化生产方向持续探索,通过供应链变革为未来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奠定基础。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为国内软体家居龙头,内销逐步强化区域零售中心的协同作用,全品类、多渠道发力迈向大家居,外销伴随海外产能逐步释放,出口产品品类更加多元,打开外销市场增长空间,看好公司长远发展及龙头集中度加速提升, 预计公司22/23/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7/25.5/31.2 亿元, 同比+24.6%/+22.8%/+22.4% , 对应PE 分别为18x/14x/1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控制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地产交付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