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22 业绩略低于我们预期
1H22 公司实现收入7.12 亿元,同比-2.4%,归母净利润1.18 亿元,同比-8.9%,扣非净利润0.99 亿元,同比-19.9%。对应公司2Q22 收入3.03 亿元,同比/环比-16.8%/-25.9%;归母净利润0.36 亿元,同比/环比-43.1%/-56.4%;扣非净利润0.22 亿元,同比/环比-63.3%/-70.9%。受商用车需求大幅下滑、原材料上涨等因素,1H22 年业绩低于预期。
发展趋势
商用车重卡销量同比大幅下降带动营收下滑,差速器业务开始放量、航空业务向好。由于商用车终端库存高,且疫情影响下基建进展缓慢,供过于求,1H22 国内商用车销量同比-41.2%,其中重卡销量同比-64%。公司商用车业务受累,收入同比-49%。差速器业务1H22 录得收入约0.7 亿元,我们预计伴随产能逐步爬坡,全年收入有望达到约3 亿元。另外,航空业务增长迅猛,1H22 录得收入1.2 亿元,同比+67%。
高毛利的重卡业务收入占比下滑、研发投入增大、差速器业务仍处亏损阶段,致公司盈利能力承压。公司2Q22 毛利率为35.0%,同环比均有所下滑,我们认为主要系:1)高毛利的重卡业务收入占比下降;2)差速器业务处于爬坡阶段,1H22 录得亏损约0.12 亿元。2Q22 期间费用率20.7%,同比/环比+3.13ppt/+6.7ppt,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推进产品和技术的升级转型,同期研发费用率10.3%,同比+4.65ppt,环比+5.2ppt。向前看,我们预计重卡行业2H22 需求有望环比恢复,差速器业务销售规模扩张带来盈利改善,下半年收入、利润的环比有望持续恢复。
差速器产能建设持续,产品矩阵有望延伸;看好航空业务增厚公司盈利。公司布局差速器总成全产业链自制,包括齿轮以及壳体铸造和机加工,我们认为自制率高有望带来报价的成本优势。差速器总成项目规划分别于2025 年形成500 万套产能,2030 年形成1000 万套产能。另外,公司以差速器为基础,持续布局新能源相关零部件的研发,公司认为产品矩阵有望持续拓宽。
“十四五”背景下,公司航空业务订单较为充沛,成都经开区厂区已具备量产能力,新都航空产业园基地也已初步形成产能,产能落地为收入规模提升带来保障。考虑到航空业务盈利能力较强,我们预计伴随其收入规模提升,整体利润率有望上行。
盈利预测与估值
维持2022 年和2023 年盈利预测不变。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3 年15.8 倍/11.3 倍P/E。维持跑赢行业评级,维持SOTP 目标价(除权后)18.0 元,对应2022/2023 年23.6 倍/15.9 倍P/E,较当前股价有49.4%的上行空间。
风险
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重卡AMT 渗透率增长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