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端订单释放和交付节奏影响公司业绩,新业务规模效应有待释放公司2022 年底的机器人储备订单较往年有所下滑,2023 年上半年电网机器人项目订单释放和交付节奏等因素影响了公司收入规模,毛利率水平为34.92%,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18 个百分点。公司在商用清洁、新能源充电、轨道交通等新业务领域尚未形成规模化营收,同时公司为了新业务推进进行了较多的费用投入,公司盈利能力承压。
积极开展AI 技术应用,推出大模型
公司积极开展多模态大模型等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建立并发布一种基于多模态超融合技术的大模型YJH-LM。YJH-LM 可用于执行语音交互、图像识别、任务生成等任务,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机器人应用相结合,帮助公司机器人实现语音控制自主生成任务等多种机器人的自主工作功能,使机器人更加聪明,更加智能地执行任务。
拓展特种机器人新应用领域,推动多元化发展战略针对商用清洁机器人、智慧共享充电系统、车辆检测机器人等多款新产品,公司积极开展试点应用、客户开发、渠道建设、市场开拓等工作;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及用户体验,公司积极探索操作、巡检、消防等机器人产品在钢铁、煤炭等新行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拓展产品功能及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和公司竞争力,推动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
盈利预测与估值
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国内电力特种机器人领先制造商,新产品不断推出有望增厚收入。考虑到电网项目招投标和实施偏慢等因素,出于审慎态度,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34、4.91、6.46 亿元(下调前为2.47、6.54、7.71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65、2.38、3.13 元,对应PE 分别为53、14、11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电网智能化投资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新产品推广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