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描述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4亿,同比下降7.8%;实现归母净利润6.1亿,同比下降2.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4亿,同比下降31.4%。
事件评论
Q1内贸需求承压、供给走阔,外贸租金大幅下滑。Q1从内贸部分看,行业逐步进入淡季,并且1)需求端承压:工厂开工率提升较缓、宏观需求短期承压等压制因素下走低:
2)供给端增加:外贸行情走弱后,租船市场同样阶段遇冷,此前外流的内贸运力逐步回流,综合影响下PDCI综合指数Q1均值同比去年下降10.4%,环比降幅为10.6%。Q1从外贸部分看,1)SCFI东南亚线均值为170美元/TEU,同比下降87.3%,环比下降40.1%,预计自营压力进一步加大;2)外贸租船价格(1k-3k船型)普遍降幅大于70%。
Q1大船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内贸占比明显提升。1)运力端,自2022年10月起公司8.9万吨级大船陆续下水(依照每月1条的节奏),至2023年一季度,公司内贸加权平均运力为210.3万吨,同比增长12.9%。因此Q1公司内贸运输量完成299.9万TEU,同比增长13.9%,与运力增幅基本持平。2)营业收入角度看,公司Q1实现营业收入30.4亿,同比下降7.8%,主要因外贸自营和租船收入下降明显,所以公司Q1收人看核心资献量归内贸主赛道。3)盈利能力看,Q1公司毛利率为20.3%,同比去年下降4.3pct,环比去年Q4下降3.0pct,同时高于21年Q1(外贸占比少)的14.2%、22年Q3(内贸运价相似)的15.3%,显示出单位成本更低的大船投入后,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Q1卖船收益为1.6亿,收到吞吐量相关的政府补贴1.8亿。1)公司Q1获取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1.6亿(税后增厚1.2亿),对比公司内贸运力数量、Clarksons摘录运力明细,预计为公司外租船舶处置,一方面增厚当期利润,另一方面有效维护内贸供需格局。2)公司Q1录得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1.8亿,主要系临港新区集装箱发展补贴,其与码头费优惠返还属同类,尽管录入非经常性损益,但与实际运营关系密切。3)公司Q1在宏观层面施加运营压力的背景下,继续控制管理费用,但汇率变动导致财务费用有所上升,最终期间费用录得1.6亿,同比增长21.5%。综合以上部分,公司Q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4亿,同比下降31.4%。
Q2运营难度有所上升,公司及行业仍有灵活空间。截至2023年4月14日,PDCI综合指数录得1418点,同比下降15%,在宏观需求相对疲软的背景下Q2运营难度有所上升,此阶段公司大船仍然会保持原节奏下水。不过考虑到,1)外贸租船市场已回暖,租金及交易量有所上升:2)内贸行业协同性相对较好,行业仍有灵活空间应对当前压力。
投资观点:内贸集运龙头,考验韧性之年。内贸行业具有较为稳定并良好的竞争格局,基于内循环具有长足的发展空间。2023年也将是公司大船战略落地的关键年份,作为提升行业渗透率、做大行业市场规模的重要产能武器,将为公司提供有效的成长性。年内看需求亦能验证韧性,预计公司2023-2025年业绩分别为22.3、28.4、33.2亿,对应PE为10、8、7倍,看好内贸集运民营龙头的长期成长性,分红值得期待,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国内宏观经济复苏相对缓慢;2、散改集进展相对较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