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2023 年,公司在制造业景气度较弱、下游需求疲软的背景下收入保持稳健增长,尤其是Q4 业绩改善明显。公司盈利能力略有下行,主要由于:①毛利率较低的驱动系统业务板块收入占比提升。
②期间费用率23.41%,同比增加1.87 个pct,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增加1.13 个pct。
展望未来:公司作为小型PLC 领域领先企业,各产品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技术创新、持续推出新品、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优势,有望带动整体业绩长期向好。
事件
公司2023 年实现营收15.05 亿元,同比增长12.73%;归母净利润1.99 亿元,同比下滑10.3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1 亿元,同比减少16.62%。
其中Q4 单季度实现营收4.24 亿元,同比增长28.49%;归母净利润0.44 亿元,同比增长13.2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34 亿元,同比增长28.70%。
简评
收入增长稳健,主要受益于驱动系统业务收入增速较快2023 年,公司在制造业景气度较弱、下游需求疲软的背景下收入保持稳健增长,尤其是Q4 业绩改善明显,主要得益于驱动系统业务收入增长较快。分产品来看,①驱动系统业务实现收入7.29亿元,同比增长22.68%。公司以PLC 带动驱动系统产品拓展,其中伺服产品在多个新领域顺利拓展,变频驱动器、步进驱动器的产品性能和种类也进一步优化完善。②PLC 业务实现收入5.35亿元,同比增长4.81%。根据睿工业,2023 年公司小型PLC 业务国内市占率达到7.48%,在国内厂商中排名第二,得益于公司更加深入把握不同行业的流程工艺,针对九大行业推出几十种行业解决方案,进一步稳固在传统领域的优势。③HMI 业务:2023年公司HMI 业务实现收入1.78 亿元,同比下滑2.43%,收入略有下滑主要由于2023 年多行业设备投资放缓,HMI 领域需求下滑,国内市场规模同比下滑11.35%。④智能装置业务实现收入0.41 亿元,同比增长54.54%。该板块包括机器视觉、成套解决方案、冲床磨床、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与其他主要产品共同构成 了全面智能化的智能装置体系。
盈利能力承压,主要受到产品结构变化和期间费用增长影响2023 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5.81%、13.22%,同比分别减少1.51、3.41 个pct。
毛利率下行,主要由于:驱动系统业务占公司总收入比重提升,该业务2023 年毛利率为24.25%,低于公司整体水平。
净利率承压,主要由于:①毛利率下降。②2023 年期间费用率23.41%,同比增加1.87 个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9.36%、4.59%、-0.30%、9.76%,同比分别1.13、-0.11、+0.05、+0.80 个pct。销售费用率上升主要系公司加强营销网络建设,人工成本及费用均有所上涨;管理费用上升主要由于总部大楼投入使用,折旧管理费用增加;研发费用率上升主要因为公司加大研发投入。
公司各产品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持续完善产品谱系并加强产品竞争力行业景气度整体偏弱背景下,公司份额持续提升。2023 年中国工控市场规模约2910.55 亿元,同比下降1.80%,行业景气度较弱。但公司作为国产小型PLC 领先企业,利用在小型PLC 市场的优势积极扩张市场,带动中型PLC 以及与PLC 紧密相关的其他工控产品延伸产品线的全面发展,各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根据睿工业,2023年公司小型PLC、伺服系统、HMI 国内市占率分别达到7.48%、3.03%、4.31%,同比分别提升1.10、0.47、0.53个pct。
公司推进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线的宽度和深度,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①PLC 业务:2023 年11 月,公司成功研发出XSF 系列刀片式PLC,产品具有更强大的扩展力和更出众的运动控制能力,易调试、易维护,支持多网联合、便捷互通,助力工厂数字化转型升级。2024 年1 月,公司进一步推出XF 系列全新一代分布式I/O系统,产品具有更高的响应速度和更丰富的模块类型,可靠性高、机身薄、安装简单,可全面覆盖先进制造领域和传统领域。②驱动系统业务:在伺服系统方面,2023 年7 月,公司推出DS5C2、DS5L2 系列伺服,为客户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和运行稳定性,可广泛应用于光伏、锂电、半导体、3C、纺织、激光等场合;在变频器方面,公司顺利推进H5、VH6 系列变频器市场拓展,并获得市场广泛好评。③人机界面业务:2023 年9 月,公司推出TS2 系列经济型人机界面,基于Linux 系统、同时搭载高效A71GHz 处理器,依托TouchWinPro 编程软件,在功能和架构上均符合客户使用习惯。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3、2.76、3.1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12%、18.23%、13.11%,对应PE 分别为16.34、13.82、12.22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①技术创新风险:公司可能出现技术研发、创新拘泥于现有产品、技术滞后,甚至偏离市场需求的情况,进而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②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产品价格与铜、铝、硅钢价格关联密切,因此大宗商品市场上铜、硅钢钢等相关金属产品价格波动对公司生产经营具有一定影响。如果公司采购的部分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
③经济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公司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核心部件供应商,下游行业众多,分布广泛。这些行业与宏观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出口等因素密切相关。宏观经济下滑、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都会影响公司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与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