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 022年中报,2022H1 营业收入52.8亿元(+35.5%),归母净利润4.5 亿元(+30.3%),扣非归母净利润3.8 亿元(+25.1%)。
2022Q2 营业收入29.4 亿元(+46.1%),归母净利润2.5 亿元(+43.0%),扣非归母净利润2.0 亿元(+36.7%)。
点评:
收入分析:Q2 收入超预期,并购业务表现亮眼。
公司主业2022Q2 实现收入2.4 亿(+38%),扣非净利润2 亿(+32%)。子公司新宏业2022H1 实现营收9.1 亿、净利6139.8万,净利率6.7%。
(1)分产品:肉制品受疫情影响略下滑,米面,菜肴制品表现亮眼。2022H1 米面制品收入11.5 亿(+23.9%);肉制品收入9.7 亿(-0.1%);鱼糜制品收入16.2 亿(+8.3%);菜肴制品收入13.9 亿(+185.3%);其他产品收入0.1 亿(-19.2%)。
2022Q2 米面制品收入6.4 亿(+30.4%);肉制品收入4.9 亿(-0.3%);鱼糜制品收入8.7 亿(+15.1%);菜肴制品收入8.7 亿(+232.8%);其他产品收入0.05 亿(-53.6%)。
(2)分地区:华东华南华中等地实现快速增长。
2022Q2 东北2.7 亿(+14.0%);华北4.0 亿(+59.0%);华东13.8亿(+40.0%);华南2.1 亿(+74.0%);华中3.8 亿(+67.0%);西北1.4 亿(+66.0%);西南1.3 亿(+25.0%)。
(3)分渠道:受益于前期BC 经销商的拓展,Q2 经销商渠道实现稳定增长。2022H1 经销商渠道40.4 亿(+22.4%);商超5.2 亿(+14.4%);特通5.8 亿(+588.0%);电商1.3 亿(+152.7%)。
2022Q2 经销商渠道22.8 亿(+25.5%);商超2.0 亿(+51.0%);特通3.9 亿(+957.5%);电商0.6 亿(+173.1%)。
报表分析:销售收现增速快速收入增速,合同负债环比提高。
2022Q2 公司销售收现28.6 亿元(+53.6%),快于收入增速。2022 年二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其他流动负债为5.4 亿元,环比年初增加0.5 亿元,同比增加2.1 亿元。
本费利分析:盈利能力稳健,费用率下降抵消成本压力。
2022Q2,公司毛利率为20.0%(-1.8pct),主要系并表业务毛利率低于主业,以及物流成长上涨影响。净利率表现平稳,主要系费用率下降抵消成本影响。Q2 归母净利率8.5%(-0.2pct),扣非归母净利率6.9%(-0.5pct),销售费用率5.7%(-1.7pct),管理费用率4.0%(+0.9pct)销售费用率下降主要系控制促销员投入以及缩减会务费。
2022 展望:主业稳增长,并表业务贡献增量。1)收入端:肉制品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下半年预计随餐饮环境改善有修复空间。安井小厨推出小酥肉、炸霞糕等新品,有望贡献增量。新柳伍上半年实现收入6 亿元,净利润5450 万元,预计四季度并表。2)成本端:棕榈油成本随环比下降,较最高点下降30%左右,但是仍高于同期。预计猪肉鸡肉下半年小幅回落,此外疫情下运费支出有所上升,现已回归正常。在战争因素,天气影响下成本存在不确定性,预计下半年成本略上涨。3)利润端:公司对费用进行更精细化管理,预计下半年通过减少促销人员数量等方式使得费用率下降。全年利润增速有望超过收入增速。
长期展望:主业市占率持续提升,预制菜有望贡献第二增长曲线。速冻行业处于成长期,速冻食品包括预制菜在餐饮行业渗透率的提升空间较大,行业集中度亟待提升,安井作为龙头企业竞争优势明显。公司坚持“双剑合璧+三路并进”产品策略,不断扩张产品品类,从单一食材龙头向综合速冻调理食品龙头。预制菜方面,坚持 OEM+自产+并购,安井小厨以自产模式、BC 兼顾为主,聚焦B 端,主打点心调理类产品,收购新宏业、新柳伍提升小龙虾等水产预制菜市场份额。冻品先生则负责产品筛选,聚焦C 端。公司营销网络已经覆盖全国,形成以华东为中心并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经销商实力雄厚,服务能力行业领先,在渠道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产能方面,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1 座工厂,形成以华东为核心,辐射全国的生产布局,预计2026 年产能达到140.25 万吨,总产能2021-2026CAGR 超14%。
盈利预测与估值:随着疫情逐步恢复,B 端餐饮场景持续修复。预计2023 年成本下行,主业稳增长,并表业务贡献第二增长曲线。我们预计2022-2024 年收入增速28.7%,24.7%,21.9%,表观归母净利润增速42.2%、30.9%、24.3%。扣除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后同口径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2.3%,30.7%,24.3%,按照2023 年业绩给予40x 估值,一年目标价173 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疫情反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