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生产铝压铸零部件,汽车精密铝合金零部件龙头。2003 年至2011年,公司的主要业务是铝压铸工业件;2012 年之后,公司开始转型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成为特斯拉的一级供应商。随着公司与特斯拉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同时拓展其他汽车客户,公司产品逐步丰富,汽车类产品覆盖新能源车核心三电系统。财务方面,公司目前处于业绩快速增长期:
2019-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0.97 亿元增长至30.23 亿元,整体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3 年CAGR 为40.20%。2019-2021 年及2022Q1,公司归母净利分别为2.07、3.33、4.13、1.20 亿元,同比增长-29.66%、61.10%、24.16%、33.33%。
上游成本持续回落,下游新能车持续高增。公司位于铝合金铸造加工环节,产品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上游原材料主要为铝。今年三月以来国内外铝价持续回落,铝合金铸造成本显著降低。下游需求方面,“双碳”
顶层逻辑推动汽车电动化进程,下游新能源车需求旺盛。各国积极推进碳中和政策,“双碳”目标成为全球共识,而能源供应结构中化石能源(煤炭、天然气、石油)占比较高,其中交通运输业是能源消费的重要行业。
发电厂的能量转化效率和污染处理能源强于燃油车,电动车也更为环保,更加符合“双碳”目标的需要。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大势所趋,铝合金材料性价比优势突出。2020 年汽车工业协会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其中政策对纯电动乘用车的要求最高,要求2025、2030、2035 年纯电动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15%、25%、35%。汽车轻量化材料中铝合金密度小,价格较低,是作为汽车轻量化比较有性价比的替代材料。市场空间来看,2018 年纯电动车单车铝用量为128.4kg,整体渗透率为31%,预计2025 年单车铝用量为226.8kg,整体渗透率达到50%,2030 年单车铝用量进一步提升至283.5kg,渗透率为56%。我们根据汽车销量、单车用铝量以及汽车铝材价格相关假设,测算得到汽车铝材总规模从2021 年的1870 亿元增长至2030 年的3292 亿元,年复合增速为10%,其中新能源汽车铝材2030 年市场规模为2033 亿。
一体化压铸已成铝合金工艺发展的必然趋势。汽车铝合金加工工艺分为铸造、锻造、轧制、挤压四个工艺,其中铝铸件的用量最高(占比约77%)。
另外,模具是汽车铝材压铸的重要组件,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汽车轻量化带动铝合金应用,传统高压压铸工艺是常用工艺,其中一体化压铸技术具有降低制造成本、减少零件个数、不需要热处理三个优势,以Model Y 为例: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之后1)总重量下降30%,制造成本下降40%;2)零件数量较model 3 减少79 个,焊接点由700-800 个降低至50 个;3)不需要进行热处理,制造时间由1-2 小时缩短至3-5 分钟。目前,随着特斯拉率先实现一体化压铸,蔚来、小鹏等厂商迅速跟进。
公司四大竞争优势显著。公司优势体现在1)产能加速布局,乘时代“新”
浪。公司多次进行融资提升公司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业务规模,同时产能利用率持续高位,销量基本保持25%以上增速。2)旭升股份技术全面,能满足客户不同需求。公司同时掌握压铸、锻造、挤出三大铝合金成型工艺,可以生产新能源车不同类型产品,能够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一站式轻量化解决方案。3)深度绑定特斯拉,逐步拓展新客户。特斯拉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公司与特斯拉“幼时”相遇,共同成长,渊源深厚。并且公司由“点”到“线”,产品逐步下沉至其他客户比如采埃孚、长城汽车、LUCID等。4)公司自主研究基础材料配方及性能,打造全产业链最低成本。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根据公司所在行业上下游发展情况、公司客户情况以及远期规划,测算得到公司2022-2024 年营业收入为43.41、59.84、78.40 亿,归母净利润为6.25、8.66、11.38 亿元,同比增长51.3%、38.4%、31.4%,对应 PE 分别为 39/28/21 倍。我们考虑公司业绩高增速且估值水平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汽车轻量化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