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2021 年年报。报告期,公司实现营收26.1 亿元,同增71%;实现归母净利润4.98 亿元,同增54%;扣非净利润4.65 亿元,同增76%。单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 亿元,同增55%;实现归母净利润1.67 亿元,同增约2%;扣非净利润1.54 亿元,同增20%。公司拟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1.27 元(含税)、拟每10 股以资本公积转增4 股。
公司预告,21Q1 实现归母净利润1.03 亿元,同增约35.8%。
点评:
各项业务均实现高速增长,高机租赁业务尤为亮眼:
报告期,公司高空作业平台、建筑支护设备、地下维修维护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9亿元、12.4 亿元及2.5 亿元,分别同增131%、47%及36%。与之对应,公司经营租赁资产规模有较为明显上升。期末公司经营租赁资产原值(固定资产+使用权资产)约为79 亿元,同增61%,净增约30 亿元。
期末公司高空作业平台管理规模已达4.7 万台,同增约2.6 万台;高机设备管理规模已位列全国第二,平均出租率达85.7%。公司通过建立网点标准模型,快速实现异地复制和扩张,目前运营中心突破150 个,同比增长150%;累计服务客户超6万个,其中中小客户数量占比约99%。“轻资产”模式效果初现,公司在高空作业平台重点推进“转租”模式,即由资金方或设备闲置方负责出资购买设备,并以一定价格转租给公司,由公司进行二次出租;目前转租设备台数近5000 台,资产价值超6 亿元,累计带来营业收入超1.2 亿元。
建筑支护设备租赁及地下维修维护业务均实现高速增长。其中,公司地铁钢支撑保有量超过30 万吨;民用钢支撑(主要用于商场、楼房等基坑建设)保有量达约2万吨,同增158%。铝模板及爬架业务完成整合,公司完成对浙江恒铝、浙江粤顺、湖北仁泰等少数股东股权收购整合,目前公司铝模板和爬架合计保有量160 万平,同增26%。地下维修维护业务的各类工法的应用场景有突破,在文物保护、环保工程、水利等领域有项目落地。
高机租赁对利润贡献提升,盈利能力受业务结构影响:
单四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放缓,主要受信用减值影响。21Q4,公司信用减值损失为-3623 万元;而20Q4,公司信用减值损失为+5646 万元。20Q4 信用减值冲回主要为新会计准则调整的一次性影响。
报告期,公司综合毛利率51.6%,同减2.3pcts;主要由于高空作业平台租赁业务贡献占比提升,且建筑支护业务毛利率下降所致。报告期,公司高空作业平台、建筑支护设备、地下维修维护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2.2%、51.4%及53.6%,分别同增4.0pct、-6.6pct 及3.6pct;各业务板块分别贡献净利润(含少数股东损益)2.60亿元、2.69 亿元及0.7 亿元;分别同增158.9%、11.5%及23.1%。
报告期,公司ROA 为6.67%,同增0.33pct;ROE 达13.43%,同增3.76pct。ROE提升主要由于资产负债率提升所致。报告期公司加大资本开支规模,非流动负债规模增加较为明显;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61.3%,同增11.68pcts。
现金流表现亮眼,应收账款周转加快:
报告期,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1.05 亿元,同增105.5%;应收账款周转天数244 天,同减37 天。主要由于:1)公司加大催收力度,建筑支护板块回款加速;2)高空作业平台业务账期较短,随着该业务占比提升,应收账款周转相应加快。
管理迭代加速,数字化战略加速推进
报告期,公司人员规模保持扩张,期末员工总数达2586 人,同增约52%;公司建立以服务人员为主的“工蜂营”计划、以内部管理培训生为主的“小蜜蜂”计划和以销售人员为主的“铁军”计划,针对三种不同的岗位设计不同的招聘和培训方案,形成各类岗位的标准化培训体系,提升各岗位的专业水平。
数字化领域,公司根据一线实际需求进行系统迭代,已实现高空作业平台全业务流程、全生命周期线上化;目前仍在对诸如维保人员能力分级、应收账款线上管理等多个模块,期待实现系统的智能化运行。此外,公司结合数字化系统开发,优化前端人员考核体系,细化考核节点;探索形成利益分享机制,通过给予商机提供者一定比例的分成,以打通内部各业务模块的信息共享机制。近期,公司推动与蚂蚁链的合作,通过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建立可行的设备追踪信任体系,降低设备的金融成本,并为后续大规模推广“轻资产”模式做准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各项业务在基建、地产总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及较强的盈利能力,核心在于:1)以高空作业平台、铝模板、民用钢支撑为代表的设备租赁业务,由于目前我国相关设备保有量尚未达到峰值,且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故基建、地产总需求对细分领域需求的影响较少;2)设备租赁行业有较为明显的规模效应及网络效应,头部企业大概率强者恒强。继续看好设备租赁行业发展趋势,看好公司对“轻资产”模式的探索;随着公司管理迭代的加速以及数字化战略的持续推进,其竞争优势将逐步显现。维持2022年-2023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6.88 亿元及8.78 亿元,新增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1.33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租金回报率不及预期,资产减值风险,渠道布局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