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国内冷却塔优势企业,规模、技术优势明显。冷却塔覆盖千行百业,有能耗的地方大概率有冷却塔的身影。公司作为国内冷却塔优势企业,行业内地位突出,参与起草了美国CTI冷却塔行业部分标准新版修订以及中国冷却塔行业部分标准,是工信部评选的单项冠军企业。当下,在“碳中和+一带一路+AI”三重趋势下,公司行业优势有望逐步转化为红利。
“碳中和+一带一路”驱动传统下游需求稳步增长,公司优势显著。国内冷却塔市场小而散,大部分国内厂商产品技术不高,难以满足国内大型配套工程的需求,更难以走向海外市场,这使得海鸥最为规模企业在攫取重大订单时优势明显。近年来,我国两大战略的推进为冷却塔传统需求的释放夯实了基础:(1)碳中和背景下,火电、核电、储能(风光)需求提速,推进相关冷却塔需求扩张;(2)一带一路背景下,公司作为国家战略的践行者,在东南亚、中东的布局进一步提速(海外收入占比已超过40%),有望充分享受区域发展红利。
AI 时代数据中心冷却塔需求有望爆发,公司国产替代空间具备想象力。此前,国内该细分赛道主要被三家美资企业垄断,海鸥虽已具备供应数据中心冷却塔的技术实力,但考虑到国内的高昂的认证成本及较小的行业空间(占行业总空间不足2%),优先选择在海外参与项目。当下,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超预期推进,算力规模和液冷占比预期发生改变,将分别从下游空间和渗透率两个维度驱动数据中心对应的冷却塔空间迎来爆发式增长。我们以华为口径的算力预测为基准对我国数据中心冷却塔未来空间进行估算,预计2030 年我国数据中心对应冷却塔空间将有当前不足4 亿元上升至459 亿元(按汇率7 折算),行业总空间有望突破700 亿元,考虑到2022 年国内冷却塔行业总空间仅不足200 亿元,AI 时代液冷需求爆发带来的潜在冷却塔增量明显,大概率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蛋糕,公司技术实力和项目经验已然具备,国产替代之路想象空间充分。
盈利预测与投资分析意见:公司既是一带一路战略践行的受益者,也是AI 液冷板块未被关注的环节,有望将行业优势逐步转化为红利。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 亿元、1.37 亿元、1.85 亿元,隐含三年复合增速有望超过35%,对应2023-2025年PE 分别为21 倍、15 倍、11 倍,PEG 不足0.6 倍,而可比公司2023-2025 平均PE分别为41 倍、31 倍、24 倍,公司折价接近50%,正被显著低估。我们认为,海鸥股份深耕冷却塔行业,具有稀缺性,享受合理溢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碳中和趋势放缓、一带一路推进受阻、AI 算力释放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