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2021 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24.03 亿元,同比增长41.36%;归母净利润8.27 亿元,同比增长70.09%;扣非归母净利润8.12 亿元,同比增长72.50%。
分析判断:
一问:四季度业绩为何环比下滑?
公司2021Q4 实现营收5.23 亿元,同比-6.49%,环比-16.81%;归母净利润1.70 亿元,同比+2.34%,环比-16.12%。我们从单季度业绩走势来分析,2020 年二季度之前,公司往年四个季度的营收较为均衡,不存在特别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从2020 年二季度开始,受多种因素影响下游需求突然放量,公司交付提速,业绩自2020 年二季度开始爆发。这一轮订单放量一直持续至2021 年二季度,也对应着当时下游院所的产能饱和,甚至出现产能瓶颈。
尽管鸿远已经提前扩充产能,但当去年下半年下游院所产能出现短期瓶颈时,公司订单及交付节奏受到扰动,反映在业绩上即是环比下滑。从目前情况看,下游客户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扩产,解决了装备生产的一些瓶颈环节(如火工品环节、战斗部环节、机加环节的扩产),提升了装备产能,又开始新一轮上游元器件采购。
过去8-10 年间,在武器装备还没开始上量的情况下,鸿远一直保持着年化20%+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的电子元件数量越来越多。过去两年公司保持50%+的增长,主要是基于下游客户在其原有产线的基础上,加班加点充分利用现有产能的情况下实现的提升。但这不是终点,因为装备需求靠原有产能是不够的,所以下游客户都在纷纷扩产。鸿远的客户比较多,客户扩产的节奏进度也不一样。在原有的信息化升级和当前下游客户持续扩产的因素叠加下,鸿远在未来维持一个相对较高的增长是很有可能的。
二问:为什么年报库存这么多?
根据年报,公司期末存货达4.15 亿元,较期初大幅增长93.25%。其中库存商品2.14 亿元,较期初增长106.19%;原材料1.53 亿元,较期初增长84.80%。我们认为,高库存主要是为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当前,装备从预研到投产的周期比之前短,对通用电子元器件的需求也是“短频快”。公司会提前准备很多原材料和半成品。同时,2020 年底公司募投项目苏州瓷介电容器生产线部分产能投产,使得瓷介电容器的生产量同比增长137.72%。产量增速远高于销量增速,使得瓷介电容器库存量同比大幅增长527.75%。但由于客户的产品验证周期较长而使得销售通常滞后于产量的提升,因此公司期末库存金额较大。
三问:公司是否还能持续增长?
总的来说,军工行业存在刚性需求且具有弱周期性。当前新型号战机和导弹快速放量,武器装备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国产化持续推进,基本面上的因素未发生改变,短期内也不可能改变。行业新一轮扩产即将完成,今年至明年产能将陆续释放至高位。而公司当前库存充裕,随着新一轮大规模采购开启,公司即能迅速响应需求保证交付,快速释放业绩。因而我们预计,公司今年的生产交付节奏将与2020 年较为相似,即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业绩值得期待。此外,公司下游客户覆盖面较广,扩产节奏有先有后,这将为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从行业角度看,和军用光电器件和军用芯片相比,被动元器件“单价低、筛选测试复杂、可靠性要求高”的产品特点演化形成了稳固而平衡的企业竞争格局。“不难做,真做好也难”——这是国产替代最有利突破的领域。
从公司个体看,鸿远战略较前瞻。几乎所有的MLCC 企业都在进行横向一体化或者多元化发展,只有鸿远在深耕MLCC 关键领域,上游布局材料(MLCC 瓷料、LTCC 瓷料及生膜带、电极浆料),下游发展滤波器和集成电路器件,力争在技术上实现差异化。内部治理上,类“全员持股”机制是显著亮点。
从新产品角度看,军用射频MLCC 下游主要是导弹与雷达,需求旺盛;民用高频段射频MLCC 在毫米波频段基站上必不可少。公司在成都的布局则开辟了集成电路元器件新增长点。公司还在民用高端MLCC、射频滤波器、出口市场等高端领域发力。
投资建议:
近年的高增长为公司提供了较充裕的资金支持,行业本身的增长+公司产品线扩张=持续可靠的增长。预计今年接单呈现“前低后高”态势,未来三年可保持35%-40%的复合增速,是军工板块不可多得的确定性成长的公司,可给予一定溢价。考虑到下游客户扩产限制因素较多,基于审慎原则,将公司2022-2023 年营业收入由39.69 亿元、51.76 亿元调整为32.78 亿元、43.09 亿元,归母净利润由12.47 亿元、16.37 亿元调整为11.59 亿元、15.86 亿元,EPS 由5.37 元、7.04 元调整为4.99 元、6.82 元。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32.78 亿元、43.09 亿元、53.91 亿元,归母净利润11.59 亿元、15.86 亿元、20.51 亿元,EPS 为4.99 元、6.82 元、8.83 元,对应2022 年4 月1 日128.46 元/股收盘价,PE 分别为26 倍、19 倍、15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公司自产产品主要应用于军工领域,客户采购计划性较强,存在客户订单不及预期的风险;2)公司代理业务受国际MLCC 价格影响较大,存在产品价格和利润率水平下降的风险;3)公司下游客户覆盖面较广,部分客户扩产进度的限制因素较多,存在下游需求释放节奏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