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23 年三季报,实现收入198.9 亿元(同比+8.8%),实现归属净利润21.8 亿元(同比-52.0%),实现归属扣非净利润19.4 亿元(同比-57.4%)。其中Q3 单季度实现收入79.5 亿元(同比+50.7%,环比+28.0%),实现归属净利润4.0 亿元(同比-60.1%,环比-48.4%),实现归属扣非净利润3.4 亿元(同比-66.1%,环比-45.6%)。
事件评论
硅产业链景气下行,公司业绩回落。2021 年地产、光伏需求共振,叠加能耗双控抬升生产成本、并导致部分产能开工不足,工业硅、有机硅产业链迎来高景气,产品价格大幅提升。2022 年以来,随着地产走弱,以及产能大规模投放,供需格局反转,硅产业链价格一路下行,受此影响公司业绩连续下滑。三季度公司销量均环比提升,但产品价格进一步下滑。根据公司披露的经营数据,2023 年第三季度,公司工业硅、110 生胶、107 生胶、混炼胶、环体硅氧烷销量分别为36.2、11.8、8.6、3.4、3.4 万吨,分别环比2023Q2 变动+50.3%、+63.4%、+6.1%、+119.3%、+141.4%;工业硅、110 生胶、107 生胶、混炼胶、环体硅氧烷、气相白炭黑平均销售价格(不含税)为11801、11728、12143、10901、12010、10430 元/吨,分别环比2023Q2 变动-12.5%、-11.2%、-8.7%、-22.2%、-12.7%、-18.6%,分别同比2022Q3 变动-28.8%、-34.1%、-32.4%、-40.9%、-34.5%、-56.4%。
近期工业硅、有机硅价格底部回升,有望带动业绩边际改善。自9 月以来,伴随行业开工出现下行,价格企稳回升,截至2023 年10 月27 日,国内金属硅(云南,3303)价格为15700 元/吨,有机硅中间体价格为14800 元/吨,分别较7 月价格最低点上涨10.6%、13.8%。硅产业链有触底回升之势,有望带动公司盈利边际向好。
全球硅基产业龙头,产业链一体化完善,规模优势明显,成长性卓越。公司是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中业务链最完整、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截至2023 年6 月末,公司工业硅产能122 万吨/年,有机硅单体产能173 万吨/年,并着力推进公司重大对外投资项目建设进度,中部合盛“多晶硅-单晶切片-电池组件&光伏玻璃-光伏发电”一体化产业园区(包含中部合盛年产20 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中部合盛年产20GW 光伏组件项目中部合盛年产150 万吨新能源装备用超薄高透光伏玻璃制造项目)已于10 月14 日完成全线贯通。在碳化硅领域,公司已完整掌握了碳化硅材料的原料合成、晶体生长、衬底加工以及晶片外延等全产业链核心工艺技术,突破了关键材料(多孔石墨、涂层材料)和装备的技术壁垒,目前碳化硅生产线已具备量产能力,产品良率处于国内企业领先水平,在关键技术指标方面已追赶上国际龙头企业水平。6 英寸衬底和外延片已得到国内多家下游器件客户的验证,并顺利开发了日韩、欧美客户;8 英寸衬底研发顺利,并实现了样品的产出,伴随新项目陆续投放贡献增量,未来成长空间可期。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成本优势显著的工业硅、有机硅双龙头,布局煤电硅一体化进军新疆多晶硅和光伏电站打开成长空间。预计2023-2025 年公司归属净利润为27.1、40.1、56.7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
2、新项目进度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