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2021 年半年度报告。2021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36.8亿元,同比增长74.6%;实现归母净利润13.2 亿元,同比增长561.2%。2021Q2 实现营收128.6 亿元,环比增长18.9%,同比增长51.3%;实现归母净利润8.3 亿元,环比增长66.1%,同比增长483.1%。
简评
终端需求快速增长,长丝行业景气度上升。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各个国家生产、消费以及国际贸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萎靡。受此影响,纺织行业需求明显下降,叠加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等因素,长丝行业产品价格创下近十年新低。随着国内疫情率先得到控制,消费需求快速上涨,并且印度等国受到疫情持续影响,大量订单流向中国,使得国内需求复苏明显,市场行情进一步好转,国内长丝行业产品价格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截至2021H1 公司主要产品POY、FDY、DTY、PTA不含税销售均价分别为7124、7270、8662 和4397 元/吨,分别同比增长18.3%、13.1%、13.8%、14.5%,价差分别为1625、1771、3163 和351 元/吨,同比变化值为+242、-16、+194 和-256 元/吨。
2021 年H1 公司POY、FDY、DTY、PTA 产量分别为196.2、40.7、21.1 和46.6 万吨,分别同比增长21.3%、9.3%、36.2%和9.4%,各产品销量分别为191.3、40.7、21.1 和46.6 万吨,分别同比增长27.9%、14.6%、48.4%和2.5%,销售额分别为120.8、28.5、16.5 和16.4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6.3%、35.5%、70.9%和25.1%。
2021H1 公司实现营收236.8 亿元,同比增长74.6%;实现归母净利润13.2 亿元,同比增长561.2%,公司业绩大幅上涨。
“PTA-长丝-短纤-聚酯薄膜”产业链进一步完善,提高行业集中度。涤纶长丝行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产能突破4500 万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随着2021 年上半年公司30 万吨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新材料项目以及60 万吨智能化、功能性差别化聚酯纤维项目分别实现投产,截至2021 年H1,公司已拥有涤纶长丝产能600 万吨,市场占有率近13%,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涤纶长丝制造企业之一,在国内民用涤纶长丝行业稳居前三。由于油价波动以及新项目建设周期等影响,涤纶长丝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为了应对油价波动带来的长丝主要原料PTA 供应需求变化影响,涤纶长丝行业主要公司纷纷向上游PTA 石化产业发展,在增强长丝产品成本可控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公司规划独山能源PTA项目,目前已实现PTA总产能500 万吨,满足公司现阶段涤纶长丝生产需求。龙头企业向上游产业链的延伸发展以及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使得涤纶长丝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市场份额将受到挤占压缩,利好行业龙头企业,2021 年CR5 预计将达到57%。公司受益于龙头企业优势,在巩固现有行业地位的同时积极扩大产能,谋求发展。2021 年底,公司涤纶长丝产能将达到630 万吨,涤纶短纤产能达到60 万吨,22 年公司预计新增100 万吨长丝产能,未来更是规划新沂基地270 万吨长丝和短纤产能。按照公司计划,2025 年公司将实现长丝产能1000 万吨,PTA 产能1000 万吨,短纤产能210 万吨,聚酯薄膜产能30 万吨,实现产能翻倍,公司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公司寻求差异化、智能化发展,构建技术壁垒护城河。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业竞争加剧,涤纶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为了能够把握时代机遇,公司谋求差异化、智能化发展。在管理方面,公司把握时代脉搏,利用“互联网+”打造智能化工厂。公司作为嘉兴首个5G 工业互联网应用企业,已实现5G网络全覆盖,推动了传统工厂实现5G 信息化改造升级,成为化纤行业“智能转型”代表,被工信部评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同时,公司还获得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二级节点,获得跨地区信息资源集成共享。另外公司还引进ERP 等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国际领先的嵌入式信息物理系统网络(CPS)技术,对长丝生产全流程实施智能分级运送及包装,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提高了公司管理信息处理水平和决策水平。在生产设备以及工艺方面,公司PTA 项目选用行业领先的英国BP 公司最新一代PTA 工艺技术和专利设备,同传统PTA技术相比可减少95%固废,65%温室气体及75%的废水排放,符合国家“碳达峰”战略,实现绿色环保与节能降耗的有效统一。而聚酯设备采用当今国际先进的杜邦工艺-美国康泰斯技术及装备,纺丝设备主要采用德国巴马格技术及装备,丝饼搬运和产品包装主要采用智能化控制的自动络筒和自动包装设备。近期刚投产的独山能源聚酯纤维项目是公司首套两尾熔体直纺装置采用低温、精细化、柔性化五釜熔体直纺流程工艺技术,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POY、FDY 卷绕机,配备一流的自动络筒、自动包装、立体库等智能制造设施,利用自主研发的“5G+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出行业内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引领性的智能工厂。在员工管理方面,公司通过机器换人达到“黑灯车间”标准,自动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大大提高生产效率。2014 年至今,6 年多的时间里公司产能与产业链都有质与量的成几倍飞越,而员工数量从6 千多人仅增加至1 万余人,单位人工成本不断降低,生产效率行业领先。随着公司智能化生产和管理程度的不断提升,公司产品品质得到保障,废丝率、能耗等指标均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1 年、2022 年和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2 亿元、34.9 亿元和41.3 亿元,EPS 分别为1.94 元、2.49 元和2.95 元,PE 分别为10.3X、8.0X 和6.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油价波动大,产能投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