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4 月28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及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共实现营收41.15 亿元,同比增长36.39%;实现归母净利润1.71 亿元,同比增长0.68%;实现扣非净利润1.6 亿元,同比下降3.14%。2023 年一季度共实现营收10.41 亿元,同比下降5.18%;归母净利润0.33 亿元,同比下降62.54%;扣非归母净利润0.3 亿元,同比下降65.44%。
光伏背板触底反弹,胶膜放量营收大幅增长。2022 年公司背板业务实现营收14.99 亿元,同比增长5.20%。伴随PVDF 树脂和薄膜价格回落,公司传统KPf 背板原材料成本降低,毛利率同比增长3.52pct,实现盈利改善。公司不断推陈出新,打造多样化的背板产品矩阵,成功生产较低成本的无氟背板PPf和涂料背板FPf,并陆续推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透明网格背板、透明背板和黑色高反光背板等,助力背板业务景气回升。胶膜方面,2022 年公司封装胶膜业务实现营收21.12 亿元,同比增长85.66%,实现出货量1.68 亿平米,同比增长77.12%,胶膜业务后来居上,成为营收贡献最大的业务板块。
公司紧跟电池N 型化趋势,落实“差异化”竞争战略,率先推出面向 TOPCon组件的封装胶膜产品组合、面向HJT 组件的镭博UV 光转胶膜以及面向钙钛矿组件的热塑性封装胶膜等,下游订单充足,产品研发走在行业前列。
23Q1 业绩环比修复,胶膜出货结构优化、盈利可期。2023Q1 公司胶膜出货6158 万平米,实现营收5.79 亿元,环比分别增长24.41%和3.6%;背板出货4,073.19 万平米,实现营收3.71 亿元,环比分别增长94.67%和66.35%。
2022 年胶膜原材料EVA 粒子价格波动剧烈,22Q4 胶膜售价随粒子价格快速下降,存在高价库存粒子和低价销售的错配,叠加资产减值损失,盈利承压。
23Q1 胶膜业务环比量升价跌,一季度公司胶膜售价(不含税)9.4 元/平米,我们测算单平净利约-0.15 元/平米。随着高价粒子影响减弱,叠加当前胶膜价格逐步回升,二季度及全年盈利有望逐渐修复。由于国内外光伏装机需求大幅增长,产业链上游价格下行,组件排产增多,胶膜需求可观。而胶膜粒子产能爬坡较慢,预计2023 年胶膜环节议价能力增强。随着N 型电池组件快速放量,公司具有较高盈利能力的POE 胶膜和UV 转光膜的销售比例相应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3 年胶膜出货3 亿平,其中POE/EPE 胶膜占比约50%, 胶膜业务利润有望增厚。
非光伏业务迅速扩张,研发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公司在多元化、平台型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进,非光伏业务各细分领域表现亮眼。2022 年,公司交通电力(含新能源动力锂电池)材料业务实现营收4.07 亿元,同比增长约 62.69%;消费电子材料业务实现营收5712.12 万元,同比增长6.74%。公司注重研发创新,不断打造新爆款产品,锂电和交通电力方面,车用 FFC 胶膜、水冷板绝缘胶膜为行业首创,有望在2023 年批量交付放量;侧板绝缘胶、CCS 绝缘胶膜产品维持行业市占率第一。公司同时瞄准3C 和半导体材料中的蓝海市场,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多元化膜材平台塑造成果喜人。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实现营收分别为70.61 亿元、103.64 亿元和132.67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4 亿元、7.83 亿元和10.6 亿元,同比增长211.9%、46.7%、35.3%。对应EPS 分别为1.21、1.78、2.41,当前股价对应的PE 倍数分别为18.1X、12.4X、9.1X,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