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第一季度报告,实现营收10.98 亿元,同比增长81.9%,环比增长18.7%;实现归母净利润0.89 亿元,同比增长76.3%,环比增长82.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0.88 亿元,同比增长86.6%,环比增长57.7%。
点评:
盈利能力改善,光伏业务快速增长。2022Q1 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胶膜和背板的销售收入均高速增长。胶膜销量0.37 亿平米,同比增长115%,实现营收4.4 亿元,同比增长128.7%;背板销量0.43 亿平米,同比增长147%,实现营收5.3 亿元,同比增长82.2%,两者贡献公司超88%营收。公司透明背板的销售规模随双面电池组件市场占比增长而扩大,胶膜产品线持续完善,光伏业务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增长。
积极调整背板产品结构,胶膜份额快速提升。2022Q1 公司光伏产品销售价格均有所上涨,封装胶膜2022Q1 平均售价11.97 元/平米,同比增长6.5%,背板平均售价12.20 元,同比增长23.5%。原材料价格方面,PVDF 薄膜采购均价涨幅较大,达到4.8 元/平米,PET 基膜采购均价下降15.4%,树脂采购均价上涨36.2%。光伏背板方面,由于2021年原材料PVDF 薄膜价格涨幅剧增,公司积极调整背板产品结构,成功在原有设备上同时生产无需PVDF 薄膜且毛利更高的PPF、双面涂覆型含氟背板FPF 背板并实现批量化销售;胶膜方面,公司针对双面发电组件提出EVA+EPE 封装胶膜方案,已成为具有全产品系列新兴产业胶膜供应商,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在封装胶膜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光伏电站维修材料方面,公司将作为主导单位发布编制的光伏组件修补技术的行业标准。
锂电材料成功导入龙头企业,新业务不断取得突破。受益于2021 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爆发式增长,公司动力锂电池Pack 绝缘类材料产品成功导入到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锂电池业务有望被打造为公司的又一增长极。同时公司将进一步聚焦新能源汽车高分子材料的研发,在原有电芯蓝膜、锂电池Pack CCS 集成胶膜、锂电池柔性线路板FPC 绝缘膜等产品的基础上,增加对整车车体新材料、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截止2021 年底,公司在售和在研产品的总价值量约为2000 元/台车,2022 年公司在拓展现有产品业务量为前提的基础上,聚焦推广电池热管理导热材料、热失控防火材料、功能胶水类和水冷板冷贴膜等产品。
坚持“差异化or 成本领袖”的竞争战略,多领域取得创新成果。公司重视科学研究与上下游协同创新活动,坚持长期对研发和市场人员开展产品企划和软技术培训,通过创新中心发现新需求、引领差异化方向以及建立产品标准。“差异化”具体体现在:1)3C 消费电子材料业务,公司在市场中找到下游技术迭代机会,凭借差异化的设计能力和己有平台 在国内率先发明OLED 模组吸震材料、Mini LED 显示材料;2)SET(半导体、电气、交通运输工具)材料业务,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线,2021年开发生产出高剪切力电芯蓝膜、电芯信号采集系统CCS 热压膜、电池包的耐磨性防火材料等。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营收分别是46.35、58.26、66.21 亿元,同比增长53.6%、25.7%、13.6%;归母净利润分别是3.40、4.73、5.45 亿元,同比增长100.1%、39.1%和15.1%。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 年PE 分别为24.55、17.65 和15.33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行业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技术开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