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要点:公司披露2021 年年报,实现收入30.17 亿元,同比增长38.2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0 亿元,同比下降12.36%。其中光伏材料业务为25.63 亿元,为营业收入贡献84.95%。
原材料上涨拖累业绩表现,整体业绩表现符合预期。受益下游需求旺盛,2021 公司全年各项业务营收均实现正增长,其中背板业务实现营收14.25亿,同比增长9.8%,胶膜业务实现营收11.38 亿,同比增长56.9%,SET材料业务实现营收2.50 亿元,同比增长297%,3C 材料实现营收0.54 亿元,同比增长38.7%。在营收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公司净利润却出现下滑,主要是受到上游EVA 粒子、PVDF 氟膜等原材料供应紧张的影响,各项业务毛利率有所下滑,其中背板业务毛利率12.41%,较上年下滑4.71bp,胶膜业务毛利率12.95%,较上年下滑4.59bp。我们认为,未来随着上游原材料供给瓶颈将得到缓解,21 年原料成本端大幅上涨的压力大概率不会延续到22 年,叠加下游旺盛需求,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迎来拐点。
背板和胶膜业务产品线逐渐完善,营收已进入快速增长期。2021 年,在双玻组件渗透率逐年提升的影响,公司背板业务成长增速开始放缓,但我们预期22 年开始透明背板等新产品或带来额外增长增量,背板业务收入仍将稳定增长,但营收占比将逐年下降。而2021 年封装胶膜产品已经成为公司营收和利润贡献的第二大产品系列,产品共销售9510 万平,较20 年增长41.42%,且产品线从2020 年度单一品类的POE 胶膜,扩充到EPE 胶膜、透明EVA 胶膜、透明高截止EVA 胶膜、白色EVA 胶膜、第二代白色EVA胶膜、HJT 电池专用胶膜等,成为具有全产品系列的新兴胶膜供应商,目前胶膜产品已成功打入天合、晶澳、晶科、阿特斯、正泰等一线组件厂商,获得主流客户的广泛认可。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公司新增产能逐步爬坡,通过实施良率提升、成本管控、供应链开拓等精益管理的举措,预计2022 年公司胶膜业务的利润贡献将反超传统背板业务。
多元化开发平台助力非光伏业务成公司新增长点。随着产能投放,公司非光伏业务已进入快速发展期。2021 年主要产品包括侧板绝缘膜(黑膜)、电芯采集系统集成封装胶膜(CCS 热压膜)、电芯壳体保护膜(电芯蓝膜)等,已成功导入到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行业龙头企业。非光伏业务盈利能力显著强于光伏业务,对非光伏应用的拓展是公司基于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目前公司已有多个非光伏项目于2021 年底达预定可使用状态,看好公司在夯实光伏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研发驱动锂电、通讯、3C 等领域的产业化,不断创造出增量市场。
盈利预测:公司作为高分子膜材料平台型企业,凭借多元化的研发创新优势,将直接受益于下游光伏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潜力,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4/4.29/5.02 亿元,EPS分别为0.83/1.06/1.24 元,对应2022.3.30 收盘价19.03 元,PE 分别为23/18/15。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行业发展或不及预期;公司业务发展及成本管控或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