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作为国内临床前CRO 龙头,展现经营韧性,疫情影响下23Q1 主营业务仍实现快速增长,并且新签订单趋势逐月改善中;公司在手订单充沛,随着新产能逐渐释放,加上2022 年收购的实验动物模型公司和梧州基地建设,战略性保证了上游供应链稳定性,业务高增长有望持续。中长期来看,公司将受益于全球创新药械和新治疗技术公司临床前研究的强劲需求,有望在2-3 年内驱动业务快速增长。此外公司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和一站式发展战略布局,海外订单高增长,加上生物分析/临床1 期/细胞检定/基因编辑动物等新业务一起,我们预计将带来中长期的成长空间。综上,我们给予公司2023 年35 倍PE,维持目标价71 元,维持“买入”评级。
展现经营韧性,疫情影响下23Q1 公司主营业务仍实现快速增长。公司2023 第一季度实现营收3.69 亿元,同比+36.32%;归母净利润1.88 亿元,同比+49.79%;扣非归母净利润1.85 亿元,同比+39.5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66.82 万元,同比减少118.25%。(我们判断主要是季度波动造成——23Q1支付给职工的现金2.15 亿元,同比+55%,支付的各项税费0.76 亿元,同比+193%)
剔除生物资产、汇兑损益等因素对净利润影响后,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保持稳定。23Q1 的扣非净利润中,实验室服务业务贡献7011.63 万元,同比+33.79%(2022 年同期5240.70 万元),和营收增长趋势类似;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贡献0 元;生物资产出生及自然生长带来的收益约为1 亿元;利息收入和汇兑损益为人民币2576.68 万元。
受多因素影响,23Q1 新签订单同比下降,但趋势逐月改善;叠加充沛在手订单,提供业务持续增长有力支撑。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公司23Q1 新签订单约人民币5.7 亿元(约为23Q1 营收的1.54 倍),同比下降约43%;截至23Q1 末在手订单约人民币46 亿。截至2023 年一季报披露日,公司新签订单呈明显逐月改善趋势。公司2022 年年末在手订单约为44 亿元,2022 年全年收入约为22.7 亿元(期末在手订单/当期收入≈1.94),订单覆盖度较高,提供了业务持续增长的有利支撑。公司23Q1 期末存货23.94 亿元,相比2022 年期末增加约2 亿元;合同负债14.63 亿元,相比2022 年期末增加1.7 亿元,同比增加2.07亿元,同比+16.52%;上述数据一齐侧面提示了公司在手订单的确定性,以及供应链的稳定性。
风险因素:新拓展项目进展不达预期;行业政策超预期变动风险;公司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等。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作为国内临床前CRO 龙头,展现经营韧性,疫情影响下23Q1 公司主营业务仍实现快速增长,并且新签订单趋势逐月改善,公司在手订单充沛。随着新建产能逐渐释放,加上2022 年收购的实验动物模型公司和梧州基地建设一齐在战略性保证了上游供应链稳定性,业务高增长有望持续。
中长期来看,公司将受益于全球创新药械和新治疗技术公司临床前研究的强劲需求,业绩有望在2-3 年内维持快速增长(最新股权激励方案解锁条件为2022-24 年年均营收复合增速35%)。此外公司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和一站式发展战略布局,海外订单高增长,加上生物分析/临床1 期/细胞检定/基因编辑动物等新业务一起,预计将带来中长期的成长空间。综上,我们考虑到公司充沛的在手订单,业绩确定性强,维持公司2023/24/25 年EPS 预测2.06/2.52/3.05元,现价对应PE 分别为24X/20X/16X。综上,我们参考可比公司(美迪西、阳光诺和、药康生物,基于Wind 一致预期)2023 年平均PE 33 倍,考虑到公司在安评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前瞻性的产业链上游布局,给予公司2023 年35倍PE,维持目标价71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