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2021 年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实现收入138.45-153.02 亿元,同增43.55%-58.67%,归属净利润40.4-44.66 亿元,同增121.35%-144.65%,扣非归属净利润39.63-43.8 亿元,同增129.73%-153.91%。受四季度行业需求下滑、原材料成本上涨拖累盈利能力下降的影响,我们调整公司2021-2023 年盈利预测至43.1/44.3/48.3 亿元。短期看,浮法玻璃拐点显现,盈利能力有望底部回升,同时公司在深加工领域持续打造增长点,维持“买入”评级。
全年业绩保持高增,但四季度增速放缓。公司预计2021 年度实现收入138.45-153.02 亿元(未经审计,下同),同增43.55%-58.67%,折单四季度收入30.79-45.36 亿元,同比-22.8%-13.8%;预计2021 年实现归属净利润40.4-44.66 亿元,同增121.35%-144.65%,折单四季度归属净利润3.82-8.08亿元,同比-37%-33%;预计2021 年实现扣非归属净利润39.63-43.8 亿元,同增129.73%-153.91%,折单四季度扣非归属净利润3.73-7.9 亿元,同比-36%-35%。
行业最差时点已过,短期拐点显现,盈利有望持续回升。四季度公司盈利能力相比前三季度出现明显下滑,我们认为一方面来自地产信用风险下下游市场信心不足,需求下降导致玻璃价格回落(根据卓创资讯数据,四季度浮法玻璃含税均价环比下降23%),另外天然气、纯碱等主要原燃料价格上涨(纯碱价格四季度环比上涨26%)压缩了产品利润空间,四季度行业盈利处在相对低点。
但进入12 月以来,行业情况出现明显好转,库存连续下降,期货价格底部快速反弹,玻璃现货价格企稳,纯碱价格高位回落,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
需求端仍有韧性,叠加高龄产线步入冷修,行业供需格局有望持续优化。我们对今年浮法玻璃行业并不悲观,主要因:需求端来看,地产需求有望在按揭贷款放松、预售资金监管趋严等托底政策的作用下逐步复苏,且当前仍有大量已开工未完工项目,订单只是阶段性推迟,竣工韧性依旧存在,今年行业上半年有望迎来需求集中释放;在单玻-双玻-三玻的产品结构升级下,单位玻璃面积使用量有望持续增长;供给端来看,目前行业产线开工率处在高位,而新的产能置换政策及能耗双控背景下,行业几无新增产能,且预计今年在产产线将进入冷修高峰期,压缩在产产能,行业供需格局有望持续优化。
深加工领域进展顺利,未来将持续贡献业绩增量。在建筑玻璃领域,随着募投项目陆续投产带来新的增量,公司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在光伏玻璃领域,超白浮法面板性能实现突破,相比压延玻璃在发电功率上有一定优势,预计未来订单将逐步释放;随着公司三条超白浮法线完成改造,5 条超白压延生产线未来陆续建成投产,届时公司光伏玻璃产能将达到8500t/d,产能规模跻身第一梯队,成本有望持续下降;在电子玻璃领域,目前公司盖板玻璃已供应一强市场,且公司公告拟建设电子玻璃二期项目,未来随着二强产品逐步通过测试并进入市场,有望享受量价齐升;在药用玻璃领域,公司产线已于今年1 月点火,目前已拉管成功,未来随着客户持续开拓及良品率不断提升,国产替代加速下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风险因素:地产需求复苏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承压;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原燃料成本上升。
投资建议:浮法玻璃行业拐点显现,公司是浮法玻璃行业龙头,具备技术、规模、成本、原材料自供等优势,同时公司积极向下游深加工领域延伸,电子玻璃、药用玻璃、光伏玻璃有望打造业绩新增长点,业绩具备较高成长性。考虑四季度行业需求下滑、原材料成本上涨带来盈利能力下降的影响,我们调整公司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3.1/44.3/48.3 亿元( 原预测为 51.96/59.93/70.01 亿元),对应EPS 预测为1.60/1.65/1.80 元(原预测为1.93/2.23/2.61 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并结合公司深加工业务成长性,给予2022 年14 倍PE,对应目标价23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