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兼具规模与效率的双重优势,有着有中小企业无法企及的低成本壁垒。
产能规模增长至17600t/d,稳居行业前列。上市以来净利润年化增速27%,领跑全行业,且兼具盈利质量,2020 年净现比达1.71,支撑公司资本开支,通过全球化采购、向上游产业链并购不断深化规模优势。
通过轮番投入技术改造持续提升效率。公司每重箱产品能耗仅为9.12 千克标准煤,大幅领先行业11-13 千克标准煤/重箱的能效水平,“双控”背景下将迎新的发展机遇。
传统浮法玻璃业务的下游政策底已现,供给端因冷修需求延后或将边际收紧,玻璃价格有望触底回升,中长期供需格局紧张态势仍将延续。
玻璃是成长型建材,受益于节能提标及用途多元化,需求逐年提升。短期内玻璃需求受地产资金链影响有所滞后,但房屋竣工交付仍是刚性逻辑,当前在施面积与销售面积均大幅领先竣工面积,积蓄强劲竣工动能。在地产政策边际放松后竣工仍有望维持正增长,叠加下半年专项债加速发行,建筑业活动旺盛,玻璃需求仍将保持强劲。
供给端受政策限制无大规模产能投放,本年度供给增长源自于价格高企下大量企业延后冷修,仅冷修或停产12 条产线,相比去年的26 条大为减少。
而我们测算当前超龄产线数量达59 条,占在产产能的22%,预计未来这部分延后的冷修计划将恢复,另有部分产能转产光伏玻璃,供给将边际收缩。
行业近期处在下游需求预期最底部及供给端超潜能释放阶段,待供需两端反转或孕育新一轮行情,中长期玻璃供需维持紧平衡,价格将持续高位振荡。
光伏玻璃等创新业务将赋予公司新成长速度。
光伏乘政策东风,需求具备高确定性,且双玻组件渗透率提升,光伏玻璃需求将成倍增长。供给端龙头企业加速产能布局但行业内仍有较多中小规模落后产能,价格具备韧性。
今年是浮法玻璃应用为光伏背板元年,公司同时横向扩张布局压延玻璃,为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至2022 年末产能将达8500t/d,位列行业第三。
凭借规模与能效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玻璃原液融化阶段单位成本较光伏玻璃领军企业低33%,切入新产业成本优势将释放,高质量成长可期。
公司积极布局药用玻璃及电子玻璃领域,孕育新的成长机遇。
2022 年业绩迎来大规模释放,预计营收占比将达37%,其业务的高成长性也将赋予公司更高估值。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 年~2023 年净利润分别为45.2 亿元、53.8 亿元、60.9 亿元。,当前市盈率分别为8.94 倍、7.54 倍、6.23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房屋竣工不及预期;光伏玻璃需求疲软;新产能投产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