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公司发布2020 年年报:2020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44 亿元,同比增长3.64%;归母净利润18.25 亿元,同比增长35.57%;扣非归母净利润17.25 亿元,同比增长36.30%。
公司发布2021 年一季报: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22 亿元,同比增长124.96%;归母净利润8.8 亿元,同比增长448.14%;扣非归母净利润8.54 亿元,同比增长505.71%。
公司2021 年经营计划:力争2021 年营业收入110 亿元。
公司发布三项投建项目:在浙江宁波宁海县投建2 条1200t/d 光伏玻璃生产线及配套码头;在福建漳州东山县投建1200t/d 光伏玻璃产线;在湖南资兴市投建年产57.6 万吨的超白石英砂生产基地。
评论:
2020 年盈利能力提升明显,节能玻璃放量增长。公司2020 年全年实现营收96.44 亿,同增3.64%。主营业务中,浮法玻璃原片收入84.28 亿元,下降1.18%,2020 年浮法原片产量1.17 亿重箱,同比减少1.75%;销量1.14 亿重箱,同比减少3.95%。产销量略降,主要原因或是2020 年漳州三线、五线、七线进行冷修;价格方面,我们测算公司2020 年全年均价约79 元/重箱,同比上涨约5%;量减价升,原片收入略降。2020 年原片毛利率37.23%,提升8.32pct。建筑节能玻璃业务收入11.1 亿,同比65.86%,全年节能玻璃产量2233 万平,同比增加92.5%;销量2191 万平,同比增加94.4%;毛利率33.18%,提升3.02pct;节能玻璃业务随着浙江节能、马来节能达产程度提高,广东节能二期扩建、湖南一期投产,业务量明显增长。2020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37.28%,提升7.84pct,净利率18.91%,提升4.45pct,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一季度原片量价齐升,毛利率创历史最高。一季度玻璃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公司原片价格同增28%,销量增长79%,预计2800 万重箱左右。量价齐升带动下,2021Q1 公司实现营收29.22 亿元,同增124.96%。另外,公司依靠原材料战略储备,有效控制了纯碱成本,一季度综合毛利率达到51.7%,提升17.61pct,创历史最高;净利率为30.10%,提升11.42pct。收入和成本两方面影响叠加,一季度归母净利润8.8 亿元,同增448.14%。
光伏玻璃继续加码。公司计划投资29.89 亿元在浙江宁波宁海县新建2 条1200t/d 光伏玻璃基片产线、深加工产线,配套码头工程;计划投资13.35 亿在福建漳州东山县新建1200t/d 光伏玻璃基片和深加工产线。两项新的扩产计划合计3600t/d,投产后公司光伏玻璃产能(压延+浮法)预计达到8500t/d,扩产幅度居行业前列,助力抢占市场份额。
加大硅砂资源储备,硅砂自给率有望达到90%。公司进一步增加硅砂资源储备,计划投资4.64 亿在湖南省资兴市建设年产57.6 万吨的超白石英砂生产基地。目前公司在福建漳州、广东河源、湖南郴州、湖南醴陵配套建有4 个硅砂矿,在建设马来西亚硅砂矿,合计年产硅砂约290 万吨,资兴该项目建成后,合计达到350 万吨,硅砂自给率有望达到90%以上,公司在原料供应保障生产成本控制上优势加大。
短期看好公司业绩高弹性,中长期关注新业务带来的价值中枢上移。展望2021 年,地产竣工的复苏有望带动玻璃需求高增长,同时供给端增量有限,全年玻璃价格有望保持高位。公司建筑玻璃传统业务在高景气下具备较高的业绩弹性。中长期来看,公司正处在“周期性弱化,成长性增强”的转变期,产品高端化方面公司已陆续布局电子玻璃、中性硼硅药用玻璃、光伏玻璃项目,未来有望快速抢占高端细分市场,打造公司增长的第二曲线,抬升公司价值中枢。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公司现有浮法玻璃、建筑节能玻璃、光伏玻璃、药用玻璃、电子玻璃几大业务,浮法玻璃未来仍是最主要业绩来源,节能玻璃和光伏玻璃随着产能投产,有望成为新的增长引擎。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为37.17亿、41.35 亿、48.17 亿(原2021-2022 年预测为34.35 亿、38.47 亿),EPS 为1.38 元/1.54 元/1.79 元(原EPS 为1.28 元、1.43 元)。采用分部估值,给予浮法玻璃原片和建筑节能玻璃12 倍PE,光伏玻璃25 倍PE,药用玻璃和电子玻璃40 倍和25 倍PE,维持目标价18 元,对应2021 年估值13 倍,维持 “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成本波动;新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行业供需关系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