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SiP 微小化业务与传统ODM/EMS 并进的电子零部件龙头:一方面,公司SiP 业务与A 客户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受益A 客户销量提升;同时公司积极拓展非A 客户贡献新增量。另一方面,公司深耕ODM/EMS 业务多年,2018 年来加速全球化布局,后续有望深度受益于与法国飞旭的协同整合。在电子产品微小化、模组化趋势下,我们预计公司将持续受益其“模组化、全球化、多元化”战略,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是SiP 微小化业务与传统ODM/EMS 业务并进的电子零部件龙头,积极布局通讯、消费电子、电脑及存储、工业电子与医疗、汽车电子五大产品线。
公司成立于2003 年,是全球最大半导体封测公司日月光半导体的控股孙公司,目前已成长为全球电子设计制造领导厂商,在SiP 模块领域居行业领先地位,同时提供设计、生产制造、微小化、行业软硬件解决方案以及物料采购、物流与维修服务。公司在SiP+ODM/EMS 两大业务双轮驱动下,2021 年营收规模达553.0 亿元,归母净利润18.6 亿元,均创历史新高,上市以来收入和归母净利润CAGR 分别约为17.3%/12.4%。客户端看,我们测算公司2021 年A端营收贡献达50%+。从业务构成来看,公司2021 年通讯/消费/工业/电脑及储存/ 汽车电子五类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38.36%/33.57%/13.16%/8.67%/4.71%,其中我们测算SiP 业务合计占比超60%。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公司SiP 业务将受益于可穿戴产品(主要为耳机和手表)、AiP、UWB 等下游需求放量,ODM/EMS 业务则将受益于持续全球化布局与产业链垂直整合带来的增长。
微小化业务:短期手机、手表、耳机叠加放量促增长,长期受益微小化、精密化趋势。SiP 是微小化、集成化方向的前沿技术之一,相比其他技术可提高封装效率、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有其独特市场。公司早于2013 年就致力于可穿戴产品相关SiP 模组的微小化、高度集成化开发,近年来借助日月光的制程能力,积累在SiP 领域从设计到制造的组装整体解决方案的经验。展望未来,预计短期公司SiP 业务仍以A 端为主,看A 客户智能手机出货量成长性以及5G毫米波机型出货量占比提升;消费电子端受益于A 客户智能手表/TWS 耳机下游持续放量高速增长,有望成为微小化业务主要的成长动力。长期看,公司在与A 客户深化SiP 业务合作、积累Know-how 的基础上向非A 客户拓展,有望主导非A 端SiP 设计及制程,赋予公司更高的产业链地位与盈利水平,我们预计公司2025 年非A 客 户SiP 业务营收达10 亿+美元规模。整体看,我们预计2022 年公司SiP 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8%至403 亿元。
ODM/EMS 业务:电脑平稳增长,车电业务贡献核心驱动力,工控受益并购带来的客户拓展和增长。公司深耕ODM/EMS 业务多年,2018 年来加速全球化业务布局,扩建中国台湾厂、墨西哥厂,新建越南厂,并购法国飞旭集团。未来公司有望继续围绕“模组化、全球化、多元化”战略进行差异化竞争。技术方面,公司传统ODM/EMS 业务底盘扎实,经历十余年经验沉淀,后续有望继续整合微小化、先进制程、自动化能力、MachineVision(AI/ML)等多领域不同技术。供应链层面,环旭的全球制造资源可满足客户产品生产在地化的需求,收购法国飞旭后这一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公司正加速与飞旭进行整合,未来并购飞旭带来的全球布局效益有望逐步显现。业务及产品层面,近年来工业电子及电脑领域产品市场逐渐成熟,下游需求平稳增长;存储领域伴随产品国产化逐渐落地,长江存储等公司不断出货,公司有望进一步提升份额;汽车电子领域则受益于智能化+电动化双主线推进有望迎来新需求爆发。公司敏锐洞察汽车电子需求爆发契机,深度合作各大tier1 供应商与特斯拉、尼桑、雷诺 等整车厂商,且与其他新能源车厂展开合作。未来,公司计划在车用热管理、传动系统、电力电子、电气电子等技术领域持续投入,借助飞旭强化汽车电子ODM/EMS 全球化制造服务能力,汽车电子业务有望成为中长期公司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此外,公司工业电子板块同样有望受益于与飞旭的深度整合,借助其在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客户积累持续拓展。整体来看,我们预计2022 年ODM/EMS 业务板块整体营收同比增长25%至187 亿元。
风险因素: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2)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3)公司跨国经营整合风险;4)供应链风险等;5)行业格局变化的风险。
投资建议:公司是SiP 微小化业务与传统ODM/EMS 业务并进的电子零部件龙头:一方面,公司SiP 业务与A 客户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受益A 客户销量提升不断增长,同时积极拓展非A 客户贡献新增量;另一方面,公司深耕ODM/EMS 业务多年,2018 年来加速全球化布局,后续有望深度受益于与法国飞旭的整合协同。在电子产品微小化、模组化趋势下,我们认为公司将持续受益于在消费电子板块的龙头地位以及ODM/EMS 业务在车电、工控等产品上的持续放量,预计公司2022-2024 年EPS 分别为0.98/1.21/1.42 元。PE 角度看,公司上市以来历史平均动态PE 为25 倍,当前PE(FY1)估值14 倍,处于历史偏下水平;可比公司长电科技、华天科技、歌尔股份、立讯精密2022年预测PE 平均值为19 倍,公司为14 倍,较同行相对被低估。PEG 角度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净利润复合增速为20.3%,按照1 倍PEG 看,估值水平也相对低估。考虑公司的龙头地位、优质客户资源及全球化布局带来的供应链及客户服务优势,综合PE 与PEG 两种估值方法,基于谨慎性原则,我们给予公司17 元目标价,对应2022 年17xPE,0.9xPEG。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