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从传统业务积极转型,着力布局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智慧港机、氢能等新新业务,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受合同签订执行周期影响,公司上半年业绩有所下滑,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5 年EPS 预测至0.35/0.38/0.40 元。我们给予公司2023 年21 倍PE 估值,对应目标价8 元,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下滑42%,Q2 环比扭亏为盈。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74亿元,同比-30.47%;归母净利润0.59 亿元,同比-41.94%;扣非净利润0.37亿元,同比-59.25%;基本每股收益0.05 元,同比-42.55%。上半年业绩下滑主要受合同签订执行周期影响,在执行合同上半年确认的收入有所减少。其中Q2实现营业收入14.73 亿元,同比-29.38%,环比+63.49%;归母净利润1.69 亿元,同比-19.94%,环比+2.79 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主要由于二季度合同确认收入增加。
物料输送和海洋工程业务收入下滑超50%。从具体业务来看,公司物料输送系统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5.65 亿元,同比-57.44%;热能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07 亿元,同比-26.80%;高端钢结构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0.47 亿元,同比-9.14%;海洋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81 亿元,同比-51.04%;氢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64 亿元,远超去年全年收入。其中物料输送和海洋工程业务收入下滑较大,主要原因分别为管带机、输煤系统、煤场封闭及海外工程等大额项目上年陆续完工,上半年在执行合同减少,公司后续将积极开拓市场,推进新签合同启动;在“抢装潮”后,海上风电项目大部分已完工,新签项目尚未形成收入。
公司氢能产品技术研发及市场拓展稳步推进。上半年公司承担的华电集团“十大重点科技项目”制氢课题相关成果已经完成结题,1500Nm3/h 碱性电解槽已完成初步设计,达茂旗 20 万千瓦新能源制氢项目稳步推进,积极跟进青海德令哈 3MW 光伏制氢项目。同时公司坚持产学研一体化战略,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交流与合作,全面推进科技研发和项目攻关;根据氢能业务的推广与氢能下游应用市场开发情况,开展包括掺氢燃机应用技术、分布式供能技术等集成技术研究。
风险因素:客户集中;成本上涨造成毛利率下行;安全生产及环保管理不利;技术研发进展低于预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考虑公司业务结构调整的节奏,我们下调公司2023~2025 年EPS 预测至0.35/0.38/0.40 元(原预测0.38/0.42/0.47 元)。当前股价6.71 元,对应2023~2025 年P/E 为19.2/17.7/16.8x。选取国内建筑工程行业头部企业泰胜风能、鼎泰高科、精工科技作为可比公司,按照2023 年可比公司平均21 倍PE 的估值水平(wind 一致预期),我们给予公司2023 年21倍PE 估值,对应目标价8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