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和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06亿元,同比下降20.6%,实现归母净利润3.10 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单四季度实现营收27.28 亿元,同比下降48.0%,实现归母净利润1.59 亿元,同比增长2.5%。2023Q1 公司实现营收9.01 亿元,同比下降32.2%,实现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下降-0.70%。
“抢装潮”影响22 年全年业绩,合同执行周期扰动2023Q1 营收。(1)分业务来看,2022 年物料输送系统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11 亿元,同比增长32.80%;热能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00 亿元,同比增长53.74%;高端钢结构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2.27 亿元,同比增长65.53%;海洋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46 亿元,同比减少79.56%;氢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7.08 万元,同比增长235.84%;受“抢装潮”后,海上风电项目大部分已完工,新签项目尚未形成规模,海洋工程业务下降明显影响2022 全年营收;(2)合同签订保持增长,2022 年公司新签合同89.39 亿元(于2022 年确认收入25.97 亿元),较2021 年增加16.10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97%;2023Q1 公司已中标合同额达30.04 亿元,较2022Q1增长0.96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3)受合同执行周期影响,2023Q1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降低32.2%,部分合同未能在一季度实现收入,此外一季度在执行合同同比有所减少。
火电辅机大规模招标临近,海风业务有望复苏。(1)2022 年下半年以来,为配套新能源建设,我国核准一批清洁、高效的超超临界煤电机组,其中大部分将于2025 年前完成投产发电。我们预计火电辅机的大规模招标将始于2023 年下半年,公司作为火电辅机龙头具备技术、品牌、客户等多维优势,有望承接大量订单。(2)我们预计“十四五”末期我国海风容量将达到1 亿千瓦以上,2023-2025 年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平均增速将达到49.4%,公司已签订并实施了多个海上风电项目,具备海上风电场施工总承包的完整业绩,在手订单充足,有望在今年实现海风业务的复苏。
绿氢项目加速落地,电解槽迎爆发。根据国际能源网/氢能汇汇总统计,2023Q1国内有13 个绿氢项目签约或进入开工环节,电解槽容量达835MW。此外,2023年2 月,欧盟新版CBAM 碳关税范围扩展至氢气,计划对灰氢和蓝氢将收取关税,绿氢经济性显著提升,刺激电解槽需求;预计2025 年我国绿氢需求量达到130万吨,对应2023-2025 年电解槽累计出货量达到17GW。公司已中标达茂旗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工程示范项目EPC 总承包项目,合同金额达3.45 亿元,计划于2023 年内投产。我们认为凭借公司在氢能领域的前瞻布局和华电集团在绿氢项目上的积极拓展,氢能业务将成为公司业绩的新增长极。
投资建议与估值:我们调整公司2023 年-2024 年的盈利预测,新增2025 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实现销售收入为131.97 亿元、162.32 亿元、204.91亿元,增速分别达到60.8%、23.0%、26.2%,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1 亿元、5.40 亿元、6.86 亿元,增速分别达到58.5%、10.1%、26.8%,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集中风险;政策支持力度不达预期风险;海上风电装机量不及预;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产品毛利下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