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2021 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8.2 亿元、同比+22%,归母净利润150.1 亿元、同比+35%;加权平均ROE 为11.05%,同比增2.51pct。
分析判断:
自营经纪收入占比最高,管理费用率大幅下降收入结构来看,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占比最高,为27%,经纪业务、其他业务分别占比22%、23%,利息净收入占比13%,投行、资管、股权投资占比分别为9%、4%、1%。
从增量收入贡献度来看,证券自营业务收入贡献收入增量的31%;大宗商品业务收入贡献44%;投行、经纪、股权投资与资管业务分别贡献4%、14%、5%和3%;利息净收入贡献为负。
管理费用率大幅下降,以管理费用/(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支出)来看,报告期该比例为42%,同比降2.9pct。
自营资管大幅增长,公募布局顺利起步
2021 年证券自营业务收入114.4 亿元,同比+26%。公司适度增加杠杆,投资资产达到3537 亿元,同比+11%;年化投资收益率3.55%,同比+0.45%。公司交易投资坚持发展低风险、非方向性业务,稳步提升交易定价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积极向客需业务转型、业务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大资管时代来临,公司积极转型主动管理,2021 年公司资管业务收入17.9 亿元,同比+16%。公司资管加快搭建一体化投研体系,加强核心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拓展市场渠道,投研体系的公募化改造初显成效,全年新发行公募产品6 只,募集资金规模超65 亿元,产品涵盖指数增强、债券型、混合型、FOF 等多个类别。目前公司受让华安基金15%股权事项已获证监会核准。此次股权转让后,国泰君安持有华安基金的股权比例将由28%上升至43%,资管业务战略布局进一步完善。
财管与投行稳步增长,投顾业务快速发展
报告期公司经纪业务收入95.1 亿元,同比+13%。股基交易市场份额4.23%,同比增0.06pct(均不含上海证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市场份额 5.86%(母公司口径),继续排名行业第1 位。报告期公司代销金融产品月均规模1836 亿元,近5 年复合增速26%。公司持续完善零售客户服务体系,着力打造零售客户科技平台,不断优化金融产品协同协作机制,强化分支机构营业网点标准化和投顾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快推进财富管理高质量转型发展,客户基础进一步夯实,传统经纪业务保持行业领先,金融产品销售和投顾业务快速发展。
报告期投行业务收入40.6 亿元,同比+9%,据Wind 数据,IPO融资规模302.8 亿元,市场份额5.02%,同比+0.43%;再融 资、核心债券(公司债、企业债、ABS、可转债和可交换债)融资金额分别为335.2 亿元、4499.2 亿元,市场份额分别为4.71%、6.12%。公司深化事业部制改革,深耕重点产业,扎根重点区域,聚焦重点品种,IPO 补短板显现成效,项目储备显著增加,“投行+”生态逐渐成型。
投资建议
公司全面贯彻落实“综合化服务、数字化经营、国际化布局、集团化管控”要求,经营业绩稳步提升,行业头部地位稳固;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双拳出击”的同时,衍生品等创新业务亦快速增长,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基于市场环境好于预期, 我们上调公司 22-23 年 营收460.02/482.79 亿元的预测至525.6/644.1 亿元,并增加24 年预测为814.8 亿元,上调 22-23 年 EPS1.74/1.80 元的预测至1.89/2.04 元,并增加24 年预测值2.19 元,对应2022 年4 月1 日15.90 元/股收盘价,PB 分别为0.94 /0.93/ 0.92 倍,调整公司“增持”评级为“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股债市场大幅波动自营投资收益下滑;股票市场波动股票质押业务风险;行业人才竞争致管理费率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