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与建议:
事件:公司发布21年业绩预告,21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8.00-72.00亿元,yoy+47%-5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0.75-74.75亿元,yoy+46-54%。Q4单季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82-18.82亿元,yoy+1-28%,qoq-6%-+1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5.47-19.47亿元,yoy+1%-28%,qoq-7%-+17%,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是国内烯烃龙头企业,成本优势明显,技术水平领先,并且提前布局氢能产业,碳减排措施落地生效,未来将迈向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之路,给予“买入”评级。
主营产品价格上涨,公司利润增厚:2021 年公司主营产品价格同比大幅增长,PE、PP、焦炭、纯苯、沥青、MTBE 均价分别为8753 元/吨、8793元/吨、2818 元/吨、7057 元/吨、4785 元/吨、5505 元/吨,yoy 分别为19%、12%、89%、81%、49%,公司盈利水平得到提升。此外,公司产业链不断完善,一体化优势更加明显,有效缓解了年内原料煤价格大幅上涨的冲击。
在建项目丰富,一体化布局加深成本护城河:公司提前布局,在建项目丰富,后续有300 万吨/年煤焦化多联产项目预计2022 年释放产能;宁东三期50 万吨/年煤制烯烃及50 万吨/年C2-C5 综合利用制烯烃项目稳步推进,其中包含25 万吨/年EVA 装置,甲醇及烯烃项目计划于2022 年底建成,EVA 装置于2023 年建成投产,宁东四期还规划了25 万吨EVA产能;内蒙4×100 万吨/年煤制烯烃示范项目正加速推进环评审批,预计2023 年建设完成。公司产业链布局紧密衔接,上一个单元的产品直接成为下一个单元的原料,有力保障了原料的稳定供应和生产的满负荷运行。
多板块协同发展,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加深成本护城河。
加大氢能投资,保障长期成长:公司布局氢能产业,深化氢能源与公司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整合,国家级太阳能电解制氢储能及应用示范项目已建设完成。该项目采用单台产能1000 标方/小时的高效碱性电解槽制氢设备,并配套相应的氢气压缩与储存设备,可年产2.4 亿标方“绿氢”
和1.2 亿标方“绿氧”。项目生产的“绿氢”“绿氧”将直供化工装置,替代原料煤、燃料煤制氢和制氧,年可新增减少煤炭资源消耗约38 万吨、年新增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6 万吨、年新增消减化工装置碳排放总量的5%。此外公司还规划从2022 年起,每年新增30-40 台电解槽制氢设备投入运营,每年新增绿氢产量3 亿方左右。公司氢能产业布局将有效解决煤化工的过程排放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碳中和”。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2/2023 年实现净利润70.5/84.7/116.2 亿元,yoy+52%/+20%+37%,折合EPS 为0.96/1.16/1.58 元,目前A 股股价对应的PE 为17/14/10 倍。公司成本优势明显,后续项目丰富,看好其未来成长前景,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产品价格不及预期;2、新建项目投产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