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装机投产、处置收益带动利润高增。2021 年公司实现营收155 亿元(同比+37%),归母净利润56 亿元(同比+56%)。营收、业绩大幅提升主要系装机总量较2020 年末同比+47%,虽平均电价同比-5%(为471 元/兆瓦时),但售电量同比+43%(为322.2 亿千瓦时)。此外年内虽通过处置金风科技2.2%股权、其他投资补助等获得非经常损益5.76 亿元,但扣非业绩仍同比+46%。2021 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88 亿元,累计未收回新能源补贴182 亿元,若补贴加快发放将改善公司现金流。
2022Q1 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58、23 亿元,同比增速均在50%+。
总装机提升至22.9GW,在手储备充裕。2021 年末公司总装机达22.9GW(新增7.3GW),其中海风4.6GW(市占率17.34%)/陆风9.7GW/光伏8.4GW。受益于全年风能资源充足,风电利用小时同比提高77 小时至2314 小时,光伏利用小时数基本持平。2021 年风、光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0.4%、55.5%,维持高位;新增核准装机项目15.5GW,风/光分别为3.0/12.5GW;在建风/光项目达5.02/6.05GW,合计占已投产装机的48%,为十四五目标(装机规模达50GW)打下重要的基础。
市场化交易比例近3 成,布局储能保障消纳。2021 年公司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省市区有19 个,交易电量达94.17 亿千瓦时(同比+38%),占上网电量比例达29%。此外,公司积极开拓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新兴业务,2021 年首个独立储能项目(庆云一期100MW)顺利投产并网;新增核准独立储能1.50GW,预期有效提高调峰水平保障消纳。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0、101.7、125.2 亿元,按最新收盘价对应PE 分别为19.81、16.36、13.28 倍。公司在手项目充裕,十四五期间装机存较大增长空间,此外股权激励落地提升员工积极性,参考同业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022 年30 倍PE 估值,对应8.82 元/股合理价值,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装机增长、竞价上网电价不达预期;弃风弃光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