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公告2022 年年报及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13 亿元,同比减少18.89%,符合我们预期;2023 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6.1 亿元,同比增长16.28%,较我们此前预期值低约10 亿元。
2022 年长江流域来水历史性偏枯,关注内生增长动力。受来水偏枯以及上游电站蓄水两方面因素影响,公司2022 年四座电站实现发电量1855.81 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0.92%,其中三峡电站发电量仅有787.9 亿千瓦时,同比减少23.98%,系公司业绩下滑的根本原因。但是在来水偏枯的之外,公司2022 年业绩的内生增长动力更值得关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偿还债务+债务置换,财务费用继续持续下降,2022 年公司利息费用仅有42.72 亿元,较2021 年减少约5.3 亿元;2)强化股权投资,全年实现权益法核算投资收益35.34 亿元,同比增加约7.3 亿元(预计2023 年受益于国投电力、川投能源新机组投产,公司投资收益将加速增长);3)三峡机组折旧陆续到期,全年折旧金额较2021 年同期减少约4 亿元,虽然折旧仅仅是会计成本,但是考虑到公司以归母净利润为基准的分红承诺,减少折旧有利于提升分红。
2023 年一季度来水情况尚未完全好转,债务结构尚有调整空间,现金流增厚强劲。2023年一季报为公司完成资产注入以来的首份季报,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28%,增速略低于市场预期。我们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原因:1)2023 年一季度长江流域来水仍然偏枯,且乌白尚未实现满发。公司资产注入后装机容量达到7179.5 万千瓦,较资产注入前增长57.5%,但是公司一季度发电量仅同比增长18.40%,按照设计利用小时数计算,我们测算六座电站满发电量应较原有四座电站增长45%左右。2)资产注入刚刚完成,公司债务结构尚未调整至最优,与2022 年12 月底相比,公司2023 年3 月底负债增加约2500 亿元,其中短期借款、其他应付款、其他流动负债分别增加约450、200 和100 亿元,短期债务占比相对较高,预计一部分为配合资产注入而产生的周转资金,利率相对较高,在注入完成后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与净利润相比,我们认为更应该关注经营性现金流的变化,乌白电站由于造价较下游四座电站偏高,因此产生了更多折旧,拖累盈利能力。但是一方面折旧已经是沉没成本,另一方面我国水电行业资产实际使用年限远远长于会计折旧年限,会计利润存在失真。公司2023 年一季度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75.78 亿元,同比接近翻倍;扣除财务费用后,权益现金流同比增长超过50%。
2022 年度分红比例大超预期,乌白注入后公司进入全新阶段,多元化布局以及分红比例值得期待。根据公司分红计划,公司2022 年度拟每股派息0.8533 元,分红金额200.92 亿元,分红比例达到94.29%,远超公司承诺的70%分红率。乌白注入后公司将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根据公司此前披露的发展规划,公司未来将坚守大水电主战场,开辟抽水蓄能、新能源等新战场,高质量优化智慧综合能源平台,谋划资本运作新空间,开拓做精国际市场,厚植科技发展新优势等6 个方面重点推进。我们强调我国当前电力供需格局持续偏紧,在双碳背景下,水电兼具清洁性、经济性和负荷灵活性优点,在未来现货市场和绿电市场中有望全面受益。我们认为无论DCF 估值还是相比当前整个可再生能源发电板块,公司股价均处于低估状态,目标价30 元/股(资产注入完成后1.5 元/股左右EP S* 20 倍估值)。此次超预期的分红比例也体现了公司对投资者高度负责的态度,随着盈利能力的提升,未来持续高比例分红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与估值:结合2022 年业绩,维持公司2023、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317.96、336.69 亿元不变,新增20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54.87 亿元,对应PE 分别17、16、15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来水受天气影响难以准确预测,乌白电价及发电量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