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介绍:专注光伏领域,玻璃研制领先企业。公司精研浮法玻璃二十余年,依托股东中国建材集团,公司业内地位突出,拥有玻璃生产核心技术。2021年,公司营业总收入达到36.06 亿元,同比增加6.64%;归母净利润达到2.65亿元,同比下降29%。公司业绩增速下滑主要系光伏玻璃均价有所下降,原、燃材料价格上涨带动成本上涨所致。光电玻璃为公司营收主要来源,2021 年占营业收入的76%;公司综合毛利率下降6.91pct 至24.08%。
2、光伏玻璃行业分析:乘光伏东风,行业规模发展迅速
行业现状:产品大尺寸+轻薄化,压延、浮法为主流工艺。光伏电池前盖板呈现轻薄化趋势,目前市场中主流光伏电池前盖板玻璃厚度分为3.2mm、2.8mm 和小于等于2.5mm 几种规格,小于等于2.5mm 厚度的盖板主要应用于双玻组件。受电池硅片尺寸的影响,大尺寸光伏玻璃渗透率逐渐提升。
光伏玻璃需求旺盛,行业规模稳步增长。2020 年全国光伏玻璃销售规模超过15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需求方面,双面组件的渗透以及背板材料的选择拉动光伏玻璃需求。国内外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的持续扩大也带动了光伏玻璃的需求,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 数据,“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年均新增光伏装机或将超过75GW。根据CPIA 预测的新增光伏装机量的乐观和保守的中值测算,国内市场光伏玻璃需求量保持上升趋势,预计2025 年时光伏玻璃需求将超过670 万吨,需求驱动主要来自光伏装机量增加和双面组件不断渗透。
政策导向明确,行业未来清晰。2018 年我国开始逐步降低光伏行业补贴力度,旨在推动光伏行业市场化进程,其影响传导至产业链上游。随着补贴力度降低,光伏玻璃行业将迎来高度市场化的竞争,规模小、盈利能力较弱的企业将会被市场淘汰。
双龙头二超多强,行业具有多重壁垒。光伏玻璃行业呈现以信义光能、福莱特为首的双龙头格局。光伏玻璃行业具有技术、认证、客户资源和规模等多重壁垒。
3、 公司经营分析:深耕新能源赛道,产能释放有望助份额提升。
经营优势凸显,公司前景可期。1)背靠中国建材,股东助力公司发展。
通过与中建材签订合作协议和依托平台采购,公司具有一定原材料采购优势。科研方面集团对公司亦有支持,旗下负责玻璃科研的蚌埠玻璃研究院有多项专利与公司共享。2)立足华东,公司彰显区位优势。公司负责生产业务的三家新能源公司均位于华东地区,有利于公司从运输端控制成本。公司旗下三家新能源子公司分别位于安徽合肥、安徽桐城和江苏宜兴。
我国排名靠前的15 家光伏组件企业中,有超过半数分布在浙江、安徽等华东地区。从发展下游客户来看,由于玻璃、组件共同验证等因素,光伏玻璃行业具有客户资源壁垒,组件商在选择玻璃供应商之后一般不会轻易更换。3)重视研发,公司原片成品一体化生产。公司目前主流产品为双玻组件用2.0mm 超薄光伏玻璃,很好的把握了市场的动向。公司拥有生产玻璃原片及深加工的能力,毛利率水平领先于可比公司,仅次于福莱特。
4)剥离信息显示业务,人效逐年提升。公司于2021 年着手剥离信息显示业务,开始专注于新能源赛道。2015、2018 年公司先后完成两次重大资产重组后人均盈利效率显著提升,2020 年人均盈利较2019 年增长逾390%;2021 年由于人员扩充,人均产出有所下滑。
加大资金投入,公司产能迎来释放。公司产能储备充足,目前产能约为2000t/d,在建拟建项目达产后预计2023 年底产能将达到约6900t/d。假设公司2024 年之前无其他产能扩充计划且扩产项目顺利落地,2020-2024年5 年产能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5%。公司光伏玻璃单位成本从2019 年的18.6 元下降至2021 年的16.1 元,未来有望继续下降。
光热玻璃投产,公司初探蓝海市场。作为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另一种方式,光热发电市场起步较晚,但装机量增长速度喜人。公司旗下濮阳新能源具备光热玻璃的研发和生产能力,400t/d 超白光热玻璃生产线于2020 年正式投入生产。
4、盈利预测与估值水平:首次给予增持评级。洛阳玻璃估值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4.0、4.8、6.7 亿元,同比增长51%、21%、39%,对应PE 估值36、30、21 倍。光伏玻璃行业规模稳步增长,公司背靠中国建材、凯盛集团,拥有玻璃生产核心技术;重视研发,产品结构优势明显;剥离信息显示业务聚焦主业,公司产能迎来释放期;光热玻璃投产,初探蓝海市场。
5、风险提示:光伏玻璃价格或出现超预期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或超预期;下游需求或低于预期;环保政策或出现反复;行业竞争加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