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综合性电力上市公司,火电装机量位居全国第二。公司为国家能源集团下属核心电力公司,整合了集团的火电、水电等常规能源发电资产。截至2023 年6 月,公司控股装机容量10001.2 万千瓦,其中火电7273.9 万千瓦(占比72.7%),水电1495.1 万千瓦(占比14.9%),风电767.3 万千瓦(占比7.7%),光伏465万千瓦(占比4.6%)。受益于资产整合后装机规模和发电量的增长,公司营收保持较高速增长,2018-2022 年年均增速15.6%。
煤电联营优势突出,火电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公司存量火电机组质量优质,利用小时数方面,2022 年火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5158 小时,同期全国6000 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平均利用小时仅为3687 小时。同时,火电机组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大型煤电基地和外送电通道,电煤保障能力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成本端,公司背靠国家能源集团,在煤炭保供及长协煤履约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燃料成本涨幅可控,在2022 年同行业大幅亏损情况下,实现归母净利28.25 亿元。展望年内,中长期煤价回归合理区间,公司火电盈利大幅提升。2023H1 公司入炉标煤单价为944.4 元/吨,同比下降2.5%。
大渡河水电外部环境优化,量价齐升有望贡献业绩弹性。大渡河流域为公司核心水电资产,外送通道不顺畅、电价偏低等因素制约其盈利能力。2025 年川渝特高压线路的打通将打开省内消纳空间,大渡河弃水现象有望改善;具有年调节能力的双江口水电站计划于2024 年投产,可提高下游大渡河17 个梯级电站枯期发电量,直接提升大渡河流域的年度平均上网电价水平。
新能源项目储备充足,带来增长新动能。公司上调十四五新能源装机规划至35GW,到2025 年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达40%。目前公司新能源项目开发进程明显加快。截至2023H1,公司新能源控股装机1232 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767.3 万千瓦,光伏装机465.0 万千瓦。2023 年上半年公司获取新能源资源1500.95 万千瓦,核准/备案1175.16 万千瓦,开工283.74 万千瓦,新增装机173.32 万千瓦,在建620.01万千瓦,为后续新能源项目开发及投产提供保障。
投资建议。公司背靠国家能源集团,煤电一体化成本优势显著,火电业务有望迎来拐点;大渡河外部环境优化,有望改善解决消纳问题,水电板块有望实现量价齐升,迎来拐点;公司上调“十四五”新能源装机目标,成长空间快速打开。叠加电力体制改革深入利好释放,公司具有盈利修复较高弹性和高增长空间。预计公司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36 亿元、1998 亿元和2084 亿元,同比增长0.48%、3.21%和4.28%;归母净利分别为79.16 亿元、92.41 亿元和107.19 亿元,对应2023-2025 年EPS 分别为0.44/0.52/0.60 元,对应2023-2025 年PE 分别为8.3/7.1/6.1 倍,低于可比公司,公司具有资源优势和盈利修复弹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装机速度不及预期;电力市场改革、绿电交易等行业政策推进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