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历史悠久,叉车龙头加速走向世界。公司前身是1958 年成立的合肥矿山机械厂,1963 年开始生产叉车,并逐步确定叉车为主业。60 多年来凭借着自主创新、吸收合并不断提升规模,稳扎稳打逐步发展成国内销量第一的综合性叉车制造厂商。公司产品系列完善,目前已拥有37 个吨位级、512 类产品、2000 多种型号,产品覆盖了0.2~46 吨内燃和电动工业车辆、智能物流系统、港机设备、特种车辆、工程机械及传动系统、工作装置等关键零部件。公司拥有遍布全国的25 家省级营销机构和近500 家二、三级营销服务网络,同时近10 年来加速海外布局,先后设立了合力进出口公司、欧洲中心、东南亚中心、北美中心、中东中心、欧亚中心、南美公司和澳洲公司,产品销售至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自2016 年起连续位居美国《现代物料搬运》全球叉车排名第七位。公司在锂电产品布局领先于海外巨头,预计随着全球化布局完善,公司将快速提升自身规模,盈利能力有望再上一层楼。
叉车成长属性突出,多重因素共振空间广阔。尽管叉车隶属于工业车辆被归为工程机械,但其与常规工程机械例如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等有着明显的不同,叉车与地产基建等相关性较弱,而与下游的制造业发展及仓储物流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因此不存在明显的行业周期。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制造业、物流业景气度向上,持续带动了叉车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叉车主要用于成件货物的装卸、堆垛、牵引以及短距离运输,下游应用行业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仓储物流、电气机械、批发零售等多种场景,行业受单一行业影响较弱。
据世界工业车辆统计联盟数据显示,2009~2021 年全球叉车销量由56.57 万台增长至196.94 万台,期间CAGR 达10.95%。欧美等工业化发达的国家中电动叉车占比较高,存量市场中以铅酸电池为主,受使用舒适度、充电便捷性、使用成本等等因素影响,正面临着锂电叉车的替代。而印度、泰国、巴西等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国家对叉车也呈现出逐步增长的需求。
国内叉车产业链配套齐全,龙头公司有望实现对海外巨头“弯道超车”。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兴起以及仓储物流的快速发展,叉车在国内销量由2009 年13.89 万台增长至2021 年109.94 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达18.81%,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增速。叉车需求量的提升一方面成就了国内优秀的叉车制造商,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沉淀,国内叉车产业链配套也较为齐全。此外,受益于我国新能源车方面的高速发展,电池、电驱、电控等关键环节也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国内叉车厂商锂电化进展较为领先。随着锂电技术的逐步成熟,锂电产品凭借其性能提升、使用舒适度提升以及全生命周期下的成本优势,加速对内燃/铅酸平衡重式叉车和无动力源的平板车进行替代。
公司产品丰富销售渠道完善,多点开花助力进入发展新阶段。公司在锂电叉车、氢燃料电池叉车、智慧物流解决方案、网联化智能平台方面均有较早布局,借助完善的国内外销售渠道,目前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公司经营结构持续优化,电动叉车销量在2022 年首次超越内燃叉车,电动叉车的营收占比也在快速提升中。此外,公司海外业务营收高速增长,2021 年和2022 年均超过50%的同比增长。2022 年海外营收达46.32 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29.55%,较2021年提升10.37pct。营收结构的优化大幅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也使得公司充分受益。预计未来随着可转债募投项目落地,在产能、生产效率、产能品质、产业链配套等方面将进一步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动力。公司紧跟行业动态,持续加强创新,开发了满足国内非道路国四、欧盟地区非道路欧五和美国美四F 排放要求的1~10 吨的内燃叉车。此外,公司全系列内燃产品均已获得最新CE、UKCA 认证证书,海外销售畅通无阻。在叉车业务高速增长的同时,后市场服务、智慧物流解决方案等业务也将同步开拓,为业绩增长添加新动能。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叉车龙头之一,受益于自身产业链配套和国内外渠道的完善,预计随着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看好未来锂电化浪潮下赶超海外巨头。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收入分别为181.52、207.44、235.64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82%、14.28%、13.5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1、15.01、17.28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60%、18.10%、15.12%;EPS 分别为1.72、2.03、2.33 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3 年16 倍PE,对应目标价为27.46 元,股价较当前有25.63%的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国内制造业下滑叉车需求不及预期;海外经济增速放缓需求不及预期;公司推进相关事项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