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Q1 营收+29.00%,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58.67%,实现超预期“开门红”
公司发布2021 年年报与2022 年Q1 业绩预增公告:
2022 年Q1 营收预计同比+29.00%,归母净利润约5.09 亿元,同比+47.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59 亿元,同比+58.67%,实现超预期增长。进入“十四五”第二年,公司研制生产任务与日俱增,一季度产品交付呈现显著提速态势。我们认为,公司2022 年处于产能持续释放阶段,批产产品生产需求旺盛,研发型号任务饱满,中长期高景气将持续强化,全年或实现业绩超预期增长。
2021 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0.88 亿元,同比+24.79%,营业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主要原因为公司销售产品增加。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6.96 亿元,同比增长14.5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5.97 亿元,同比增长69.93%。销售毛利率9.76%,同比+0.53pct,创历史新高,增长趋势稳定。费用端:销售费用0.21 亿元,同比+83.81%,主要系展览费用增加;管理费用8.09 亿元,同比+13.57%,主要系员工薪酬增加;财务费用-2.50亿元,利息收入明显增加。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全年研发费用达6.63 亿元,同比+130.34%,受此影响公司2021 年销售净利率为4.98%(-0.45pct),略有下滑。
合同负债+672.5%,预付款同比+3085.45%,充裕现金流促进经营质量改善期末公司合同负债达365.34 亿元,较三季度末增长17.24%,较上年同期增长672.50%,主要系收到下游客户预付款所致,我们认为下游大额预付款将保证公司扩产规划和新品研制顺利进行,公司新产品线有望得到加速,降低财务费用,提升盈利能力。同时,公司期末预付款项216.76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85.45%,主要系预付采购货款增加,表明公司正处于积极备产备货阶段,公司产品交付或将得到持续加速,同时甲方大额预付款或已开始向下游传导,行业整体或将依托充裕的现金流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改善经营质量。
歼击机整机龙头供应商有望充分受益于现有批产型号上量需求。
公司主营航空防务装备产品制造,现型号产品覆盖歼11/歼15(三代)、歼16(三代半)等多系列空军歼击机/舰载机。全球看,三代半战机是空中作战的高机动重型武器库,载弹量大幅高于四代机(四代机F35 为2500kg,三代半SU-35 为8000kg),我们认为,四代机不能完全替代三代半机作战功能,“十四五”期间三代机或存在大量需求。
跨越式武器装备需求紧迫,FC-31 等跨越式武器装备有望中远期实现快速放量我国军机在代际上与美国存在明显差异,以四代机为代表的的新一代跨越式武器装备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新一代鹘鹰(FC-31)战机作为我国中型多用途第四代作战飞机,采用单座、双发、外倾双垂尾、全动平尾的常规式气动布局,配置内埋武器舱,具有高生存力、多任务能力和高性价比等特点,综合作战效能优异。我们认为,“十四五”
国防装备跨越式发展需求持续提升,公司鹘鹰(FC-31)战机等新一代产品符合我国武器装备发展需求,研制进度有望进一步加快,批产后预计公司业绩有望快速提升。
战斗机存量持续提升打开维修市场空间,公司利润或将进一步增厚我们认为,受益于两大因素,航空产业链后端维修市场容量将会逐渐提升:(1)跨越式武器装备需求上升带来的存量飞机总量提升,对应后端维修市场容量提升;(2)实战训练体系进一步深化,飞行强度和动作难度加大导致维修时间缩短。
公司具备加改装、飞机维修、备件维修、定检专检等技术支援和服务保障能力,此外依托公司内场资源可在外场开展紧急抢修、大型修复等工作,因此我们认为伴随后端维修市场逐渐起量,公司对应零部件替换、代工时等维修业务有望实现进一步放量盈利预测与评级:公司作为我国歼击机龙头企业,综合考虑公司现有产品梯队放量、未来型号pipeline、后端维修市场增量空间、军品定价机制改革推动业绩释放等多重因素,我们认为公司短中长期均具备良好发展趋势。由于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我们将公司在2022-23 年的归母净利润由25.52/33.17 亿元调整为22.04/29.71 亿元,2024 年的归母净利润为38.64 亿元,对应PE 为50.24/37.27/28.6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供应配套风险,客户订单风险,公司分红波动风险等,一季度业绩预告是初步测算结果,具体财务数据以公司正式披露的一季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