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符合预期。1 季度营业收入132.22 亿元,同比增长12.7%;归母净利润2.00亿元,同比2022 年1 季度增加3.58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1.33 亿元,同比2022 年1 季度增加1.79 亿元。1 季度公司各项业务保持稳健增长,毛利率、费用率实现同比改善,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根据年报披露, 2023 年公司将力争实现营业收入530 亿元,同比增长6.4%。
1 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费用率下降。1 季度毛利率13.0%,同比提升2.1 个百分点。1 季度期间费用率11.8%,同比下降1.7 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用率4.7%,同比下降1.4 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4.4%,同比下降0.4 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2.0%,同比提升0.8 个百分点。1 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35 亿元,同比增长316.6%,主要系公司不断加强营运资金管控,一方面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和管理,同时严格控制其他费用支出所致。
汽车电子业务增长较快,新能源订单获取强劲。1 季度汽车电子业务实现营收约40.6 亿元,同比增长约18.5%,毛利率提升至接近20%。2023 年公司持续围绕智能化、电动化拓展客户,自主品牌及新势力订单金额占比持续提升,5G+C-V2X 产品获得某全球知名车企订单,预计于2025 年开始量产,预计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18 亿元;新获某知名车企全球性项目定点,为其800V 高压平台配套功率电子类产品,预计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130 亿元,新订单的持续获取将为公司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安全业务营收及毛利率稳步恢复,中国市场战略逐步见效。1 季度汽车安全业务营收约91.7 亿元,同比增长约10.3%,毛利率恢复至约10%。公司持续采取各项优化整合措施提升运营和管理效率,安全业务营收及毛利率持续改善。公司聚焦中国市场,将中国区升级为亚洲区并启用上海全球研发中心,2022 年安全业务新获订单中近40%来自国内,增量品牌大多为国内头部自主品牌及新势力品牌。2023 年合肥基地一期项目预计将竣工投产,计划总投资约20 亿元,达产后将实现乘用车方向盘系统400 万件/年、安全气囊系统1000 万件/年的产能,研发及产能扩建将有望助力公司加强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开拓更多国内新客户、新订单。
预测公司2023-2025 年EPS 分别为0.64、0.87、1.12 元,按23 年PE 估值,可比公司23 年PE 平均估值35 倍,对应目标价为22.4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汽车电子及智能车联配套量低于预期、汽车安全配套量低于预期、盈利改善低于预期、海外疫情不确定性及芯片供给影响下游车企配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