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公司公告 2020 年报:2020 年实现营收 478.9 亿元,同比下降 22.4%;归母净利润 6.2 亿元,同比下降 34.5%;扣非归母净利润 3.4 亿元,同比下降 66.0%。其中 2020Q4 实现营收140.1 亿元,同比下降 11.9%,环比增长 4.9%;归母净利润 9.0亿元,同比增长 277.8%,环比增长 249.5%;扣非归母净利润0.7 亿元,同比下降 61.1%,环比下降 76.9%。
分析判断:
海外疫情二次爆发 Q4 业绩再度承压
公司 2020 年营收 478.9 亿元,同比下降 22.4%,主要系受疫情及延锋百利得分拆影响,其中 2020Q4 营收 140.1 亿元,同比下降 11.9%,环比增长 4.9%,海外疫情二次爆发致使 Q4 业绩承压,但伴随国内外需求回暖,公司业绩呈现逐季改善态势。
公司 2020 年归母净利 6.2 亿元,同比下降 34.5%,其中2020Q4 归母净利 9.0 亿元,同比增长 277.8%,环比增长249.5%,主要源于 2020 年底,公司为进一步聚焦主业,完成均胜群英 51%股权交割,确认部分非经常性收益约 18.2 亿元(税前)。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影响,2020Q4 扣非归母净利润 0.7 亿元,同比下降 61.1%,环比下降 76.9%。
受会计准则变更影响 毛利率有所下滑
公司 2020 年毛利率为 13.3%,同比下降 2.7pct,主要系受疫情停工停产及运费重分类影响,新会计收入准则下,原计入销售费用的约 6.6 亿元运费重分类至营运成本,若剔除运费影响,则 2020 年还原后毛利率 14.7%,同比下降 1.3pct。公司2020Q4 毛利率 8.7%,同比下降 4.4%,环比下降 8.0%,除上述影响因素外,Q4 运输费用上涨以及安全业务集中量产爬坡亦带来一定影响。分业务来看:2020 年公司汽车安全业务毛利率11.2%,同比下降 4.0pct,但若剔除疫情停工停产及运费重分类影响,安全业务毛利率相比 2019 年略有增加;其他业务方面,汽车电子系统、功能件及总成、智能车联系统 2020 年毛利率分别 16.6%/21.8%/19.7% , 同 比 分 别 -2.1pct/-1.5pct/+6.1pct。
费用方面,2020 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分别9.0/30.7/23.0/10.7 亿 元,同比 分 别 -39.9%/-15.4%/-11.8%/+5.55%,销售费用大幅缩减主要系受收入准则调整影响,管理及研发费用降低我们判断主要系公司为应对疫情影响,控制人工及差旅费用所致。
业务整合临近尾声 盈利拐点初步显现
2020 年公司基本完成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与整合工作,2021 年起整合费用有望显著降低(2018 至 2020 年分别为 7.9和 6.0 和 4.4 亿元)。受制于 2018 年交割完成的高田资产产品生命周期问题,近年来公司安全业务毛利率相比竞争对手处于较低水平,但从 2021 年开始伴随全球整合效果逐步显现、高田低毛利订单接近尾声以及新订单放量(公司预计 2021 年安全业务新订单超 80 亿美元),安全业务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升。
安全龙头多元发展 打开长期市场空间
以安全业务为基石,公司近年来持续发力智能车联以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业务:
1)智能车联领域,CNS3.0 产品配套南北大众,下一代量产车型均将搭载;子公司均联智行获得蔚来汽车 5G-V2X 平台项目定点,供货 5G-TBOX 和 5G-VBOX 产品;投资激光雷达供应商图达通(Innovusion),未来还将在激光雷达感知融合、V2X数据融合以及域控制器等方面开展合作;
2)新能源汽车电子领域,BMS 获得大众中国区 MEB 平台的新增车型订单,将为近 130 万辆 MEB 平台纯电动车型提供电池管理和监测单元产品,同时继续为保时捷提供无线充电和高压快速充电类产品,并在欧洲区获得沃尔沃新订单;公司现已在国内形成较为完备的业务研发团队,研发能力上基本同欧洲、北美持平,可直接在本土承接客户和订单,2021 年起将逐步在中国市场发力(2020 年全球新增 596 亿元订单中,三分之一来自中国),随着产品布局和市场拓展的加速,公司竞争优势将得到持续巩固。
投资建议
2020 年疫情冲击导致公司业绩承压,未来伴随安全业务整合费用降低、高毛利订单放量以及新能源、智能车联业务外部客户获取,有望加速进入利润上行通道。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 2021-2022 年营业收入由 592.48/647.46 亿元调整为562.85/615.09 亿元,归母净利由 12.53/16.47 亿元调整为11.69/14.39 亿元,对应的 EPS 为 0.85/1.05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21/17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全球车市波动影响公司主营业务;业务整合进程不达预期;汽车电子方面新技术研发进程不达预期;汽车电子客户配套及量产规模不达预期;海外疫情二次爆发;芯片短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