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营收稳定增长,利润空间承压。2018 年10 月23 日,厦门钨业(600549)发布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18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1.40亿元,同比增长39.4%,其中三季度单季营收54.76 亿元,同比增长38.3%;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50 亿元,同比下滑23.42%,其中三季度单季净利润1.46 亿元,同比增长8.1%,环比下滑52.0%。营收显著增长主要受益于公司钨产品和锂电材料销量大幅增长。
政府补助带来非经常性损益显著增加。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三季度获得政府补助1.07 亿元,其中与资产相关4528 万元,与收益相关6131.6 亿元。前三季度公司非经常性损益1.32 亿元,较2017 年同期增长6000 万元。
钨价下调,公司利润空间承压,四季度有望回暖。国内三季度钨精矿均价10.3 万元/吨,较二季度下滑6.6%。公司钨产品营收占比达到50%,毛利润占比超过70%(2018 年中报数据),钨价下调,公司盈利能力受到影响。三季度单季销售毛利率15.79%,环比下滑5.2 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96个百分点。9 月底以来,钨价企稳回升,随着国内上游调控持续进行,下游出口旺盛,消费获稳定支撑,四季度钨价有望回升,公司业绩受益回暖。
锂电材料产能建设顺利推进,产销规模持续扩张。公司当前正极材料产能约1.7 万吨,其中钴酸锂约9000 吨,均处于满产状态。公司未来三元正极材料产能扩张包括:1)厦门海沧基地1 万吨;2)三明基地6000 吨;3)宁德基地2 万吨(其中一期1 万吨在建)。根据公司中报内容,上述项目均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到2019 年,公司三元正极材料产能将超过4 万吨,整体正极材料产能达到5 万吨。公司锂电正极材料产能迅速扩张且渠道优势显著,将为公司带来持续盈利扩张。
业务多点开花,未来盈利空间值得期待。公司当前形成钨钼、正极材料、稀土(磁材)三大业务板块,公司积极推动硬质合金和三元正极材料扩产项目,同时投资建设永磁电机园区,拓展稀土永磁材料业务。未来随着公司在建产能释放和纵深发展,公司盈利和利润空间有望进一步开拓。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增速下跌,金属价格下跌,扩产项目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及估值:由于主营产品价格下跌造成业绩低于此前预期,我们下调公司2018-2020 年净利润预测为6.71/9.47/11.93 亿元,EPS 为0.47/0.67/0.84 元(原预测0.69/0.89/1.14 元),对应2018-2020 年PE 为27/19/15 倍,结合公司未来业务拓展和产能扩张,给予公司2018 年36倍PE 估值,下调目标价至17.0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