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积极构建矿贸一体化模式,煤炭主业成本低盈利能力突出。
①公司以煤炭贸易业务起家,并积极构建矿贸一体化模式,目前主要业务包括煤炭生产、煤炭贸易等,2019 年二者占公司收入比重分别为31%、67%,毛利比重分别为89%、9%,煤炭生产业务是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供给侧改革以来,公司通过内生外延等方式,实现了煤炭生产产能不断扩张;积极剥离亏损贸易业务,最大程度降低其对业绩拖累;2019 年公告拟布局光伏异质结电池生产业务,进军新能源行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②借助山西煤炭资源优势,公司主产动力煤、炼焦煤和无烟煤等。公司现有煤矿15 座,合计产能为3140 万吨/年,权益产能1894 万吨/年,由于公司进入开采领域时间较晚,人员少负担轻,低成本优势明显,2019 年煤炭开采业务毛利率为 62.7%,位列于行业内第二位,显著高于行业平均39.2%,2019 年煤炭板块实现权益净利润超过15 亿元。
③公司从事煤炭贸易业务三十余年,在2012-2015 年煤炭行情一路向下的情况下,买断模式造成贸易板块窟窿巨大,公司一方面积极内部消化不良资产,2014-2018 年计提坏账损失达55.9 亿元,2019 年计提为零,另一方面,2016 年以来合计剥离25 家贸易子公司全部股权或部分股权,促进了公司资产质量不断提升。
④山西焦煤集团拟吸收合并公司控股股东山煤集团,山西焦煤集团是全国第一大炼焦煤企业,资源禀赋优异,资产实力雄厚,山煤国际背靠山西焦煤集团,预计将在煤炭资源、战略转型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持。
异质结电池:光伏行业发展的第五次技术迭代,具备颠覆属性。
①光伏产业链可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地面电站五个环节,平价时代,光伏电池片将成为降本增效的主阵地,其技术迭代将孕育巨大产业机会。
HJT 代表了行业下一代技术的发展方向。
②HIT 技术是PERC 之后的全新工艺,其产业化大潮的关键时点是2020 年底。
我们从现状下、理论下、经验下三个维度测算了异质结组件的经济性,最终结论为异质结大规模产业化仍需满足两个要素:一是异质结设备投资额降至5 亿/GW。二是低温银浆的国产化。设备降本结合银浆国产将带来异质结电池成本降至0.97 元/W。
③异质结市场空间方面,假设2025 年异质结产业发展成熟,存量异质结电池产能为300GW,增量产能为100GW;经测算设备市场空间为300 亿元,低温银浆市场空间为319 亿元,靶材市场空间125 亿元,异质结电池市场空间超3000 亿元,组件市场空间超5000 亿元。
大手笔布局异质结电池,有望充分受益行业技术迭代。
异质结电池单GW 投资成本较高,需有强大的现金流支撑方可进行规模化布局。山煤国际煤炭主业可以提供良好现金流,2016-2018 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9.10 亿元、54.51 亿元和37.61 亿元,可有力支撑公司异质结行业布局。此外,光伏电池片行业存在显著的“后发优势”,公司无PERC 产能覆盖,没有历史包袱,更容易实现弯道超车。
异质结是应运平价而生的光伏第五次技术迭代,其对PERC 工艺进行了颠覆,无法与PERC 兼容,代表行业下一代技术的发展方向,其技术契合平价上网进程,降本增效力度不弱于前四次技术迭代,有望带动行业新增装机增量爆发。
回顾上一次多晶代替单晶时,催生了隆基和通威两大行业巨头,可见光伏电池片技术迭代将孕育巨大产业机会。而异质结属于光伏第五次技术迭代,山煤国际大手笔布局,有望充分受益。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煤炭产销量稳中有增助推业绩增长,煤炭主业提供良好现金流可有力支撑公司大手笔布局异质结产业,且公司无PERC 产能覆盖,没有历史包袱,有望实现弯道超车。预计公司2020-2022 年归母净利润为9.33、12.03、15.32 亿元。估值方面,2021 年及以后,公司业务分为煤炭业务和HJT业务,其中,煤炭业务方面,可比公司平均PE(2020E)约为9,对应公司煤炭业务2022 年市值约60 亿元;HJT 电池业务方面,看好异质结背景下公司的成长空间,该业务的可比公司平均PE(2020E)约为41,据此测算,公司2022 年HJT 业务合理市值约340 亿元,叠加煤炭业务,公司整体市值有望超过400 亿元,对比当前市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0-2022 年对应PE 分别为27、21、17 倍。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不及预期风险、政策调控力度过大风险、煤炭进口影响风险、市场规模测算基于一定假设条件,存在不及预期风险、项目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光伏产业政策变化和行业波动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市占率与毛利率不及预期的风险;光伏电池片价格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