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Q1归母净利润增速超预期,未来业绩有望持续边际改善。近日公司公告,2022Q1 实现营收92.90 亿元,同比下降13.32%;实现归母净利润10.16 亿元,同比上涨105.69%。2021 年度实现营收461.63 亿元,同比上涨9.70%;实现归母净利润1.72 亿元,同比下降92.43%。
财务指标较上年下降系公司对高端通信业务风险资产计提减值准备36.19 亿元所致。目前国内外海洋能源系统市场不断开阔、电力及通信网络数字化进程持续推进、新能源储能基建不断建设,公司紧抓各行业基建高景气周期机遇,践行“碳减排”制造理念,公司基本面有望持续边际改善。
业务齐增助力光电全产业链布局,紧扣“双碳”助力绿色经济发展。
公司专注能源网络和通信网络两大领域。2021 年度,光通信及网络营收74.76 亿元,同比增长23.05%。公司不断完善天线、5G 及能源一体化机柜、高性能原材料等ICT 技术,光缆在运营商的集采中投标排名大幅提升,其中馈线及配件产品、ODN 等系列在集采中位列行业第一。
近期中国移动700M 天线项目、中国电信室分天线项目中均成功中标,为2022 年业绩奠定良好基础;电网建设营收111.60 亿元,同比增长11.57%,公司凭借过硬电力导线质量及完善服务体系,中标多个特高压工程,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海洋系列营收94.19 亿元,同比增长101.82%,中天海缆供货业绩覆盖除南极洲以外的六大洲,总里程超两万千米,不断推进海外市场布局;新能源产品营收20.88 亿元,同比增长38.67%,公司以新能源配储发展为契机,持续扩大储能产业规模;铜产品实现营收48.52 亿元,同比增长74.52%,公司积极开发上游关键材料,成本优势不断凸显。全年公司电网建设、海洋系列、光通信三大业务贡献主要业绩增量,并呈现高质量增长。依据“十四五”战略定位,公司积极落地“碳减排”方案,截至2021 年末,实现能耗强度降低10%,碳排放强度下降12%。多家子公司获颁能源管理体系证书、温室气体盘查管理体系证书,并被认定为省级绿色制造工厂。近日公司主动接轨世界贸易,启动碳税倒计时。公司乘“双碳”东风,有望在能源网络、通信网络领域发展中迈入发展新征程。
布局上游原材料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迎来发展新机遇。
公司落实“研发费用逐年递增”管理举措,布局规划“补链、强链”产品,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向价值链上游攀升。公司涉足高端新材料领域,经过两年多的资源整合、选项研发与技术攻关,目前已自主研制出高性能PI 膜、超级电容器、高温超导等多种高端材料,并成功实现产业化落地,进一步解决我国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长期依赖进口局面。我们看好公司主营业务可持续发展态势,公司不断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拓展新业务,盈利能力不断改善,未来业绩有望边际改善。结合公司2021年度业绩,我们给予公司2022E-2024E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37.87 亿元、45.52 亿元、53.83 亿元,对应EPS 为1.11、1.33、1.58 元,对应PE 13.78 倍、11.47 倍、9.69 倍,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影响及国内外政策不确定性;汇率波动;市场竞争加剧,新产品市场推广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