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4 月30 日发布2020 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0.14 亿元(-9.02%);归母净利润5.43 亿元(-45.23%)。发布2021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36 亿元(+66.74%);归母净利润1.47 亿元,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
投资要点
受宏观疫情影响业绩水平下降。2020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0.14 亿元(-9.02%);归母净利润5.43 亿元(-45.23%);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因为本期执行新预期信用损失率,导致预期信用损失一次性增加2.97亿元;主营业务毛利(-7.7 亿元)、销售费用(-1.7 亿元)、管理费用(-2.4 亿元)较去年均有下降,销售费用下降主要原因除营业收入降低外,根据新收入准则运输费用由原销售费用科目今年调整至成本科目;管理费用下降主要原因为由于疫情影响,国家减免社保费用。2021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36 亿元(+66.74%);归母净利润1.47 亿元,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
军民业务协同发展,应用产业势头强劲。公司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央企背景的品牌效应,抓住“一带一路”沿线建设机遇,扩大军贸业务辐射范围。军贸市场再次取得突破,火炬UPB 系列成功进入全球市场,填补了国际军贸市场超大容量电池空白。报告期内,实现军品相关主营业务收入31.62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1.93%;船海产业,应对低迷的市场需求,公司抓住市场对新型绿色船舶、脱硫设备、压载水处理设备等绿色装备需求明显增强趋势,着重新建船舶加装排放处理设备外,部分主力船型如超大型箱船、VLCC、成品油船、好望角型散货船等也在向LNG 双燃料动力或乙烷、甲醇等其它清洁燃料动力转向。报告期内,低速柴油机、中高速柴油机、综合电力、机电装备制造实现船海业务收入40.49 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5.28%。应用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汽车起动电池配套市场、核电相关业务市场、耐蚀钢专用配套焊材市场等均取得销售新突破,首台国产海上平台用 25 兆瓦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获得国家能源局验收,打破了国外生产厂家对我国核心设备的长期技术垄断,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报告期内,实现应用产业收入192.97 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72.79%。分业务看,海工平台及船用机械业务与燃气蒸汽动力业务实现正增长,海工平台及船用机械营收42.34 亿元(+9.37%),毛利率10.64%(-2.19pcts);燃气蒸汽动力营收9.27 亿元(+58.22%),毛利率7.39%(-10.96pcts)。化学动力营收94.44 亿元( -5.82% ), 受收入规模下降影响毛利率13.19%柴油动力营收45.85 亿元(-7.23%),2020 年度交付订单减少,导致柴油机动力板块收入下降,但固定支出不变影响毛利率16.66%(-1.38pcts);热气机动力营收2.56 亿元(-4.06%),毛利率29.94%(-1.11pcts);由于地处湖北,受一季度疫情冲击影响,导致综合电力和贵金属业务相关毛利率与收入下降,综合电力营收2.99 亿元(-59.05%),毛利率22.45%(-3.82pcts);贵金属加工营收31.21亿元(-41.22%),毛利率5.61%(+0.84pcts)。核动力(设备)营收1.98 亿元(+13.27%),毛利率22.98%(-4.55pcts);传动设备营收23.66 亿元(-3.37%),受产品结构中低毛利率的产品占比提高的影响,毛利率13.72%(-4.35pcts)水平有所下降;受国际形势和全球疫情影响,本期境外收入较上期大幅下降。
资产重组完成,内部结构持续优化。报告期内,公司完成重组标的资产广瀚动力7.79%股权、长海电推8.42%股权、中国船柴47.82%股权、武汉船机44.94%股权、河柴重工26.47%股权、陕柴重工35.29%股权、重齿公司48.44%股权的过户工作;创新性引入定向可转债作为支付工具进行配套融资,成功发行配套融资15 亿元,发行溢价率高达23.43%,进一步解决军转民过程中的资本约束问题、减轻各子公司财务负担、释放企业内生增长活力,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七大动力业务及机电配套业务,主要应用于国防动力装备领域、陆上工业领域和汽车消费领域、船舶和海洋工程领域、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坚持军工核心突出,引领行业发展,未来将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与绿色产业发展。2020 年新冠疫情影响公司全年业绩,预计公司2021 年至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0 亿元、7.85 亿元、8.99 亿元;EPS 分别为0.31 元、0.36 元、0.42 元。
风险提示:船舶、汽车行业风险;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