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2021 年半年度报告,2021 年上半年度实现营收1046亿元,同比上涨55.25%,实现归母净利润达86.4 亿元,同比上涨56.6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2.7 亿元,同比上涨50.44%。
简评
原油价格上行,终端消费修复,推升化工品市场景气度,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1 年上半年,在需求复苏及供应端OPEC+强力减产支撑下,原油价格延续2020 年末涨势,持续上涨,虽然新一轮的疫情下,原油价格略有震荡,但总体布油价格已经站稳70 美元/桶,行业受益于国际原油价格中枢不断上移的成本端推动,另一方面,国内疫情控制较好,经济增长趋稳,终端消费修复,叠加外部需求趋于复苏和海外产能因极端天气以及疫情影响导致供给能力脆弱引发国际订单回流。化工品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价格中枢上行,价差改善明显。截至8 月中,PX、纯苯、乙二醇、丁二烯价格相较年初分别上涨50%、40%、19%、54%。
公司上游产业链的炼化、煤化、乙烯装置产出的各类主要化工品种价格与价差总体上维持和波动在强势区间,公司2000 万吨/年炼化装置、150 万吨/年乙烯装置以及配套煤化工装置均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炼化+煤化工协同效应显著,公司2021 年半年度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公司下游产业链化工新材料产品同样受益于原料成本推动以及终端复苏拉动,民用涤纶丝、工业涤纶丝等差异化纤维品种的盈利能力加快恢复,截至八月中,公司主要产品FDY 价格较年初上涨30%。同时功能性薄膜、工程塑料、生物可降解新材料等供给趋紧的强势品种也维持在高价差以及高盈利水品。受以上有利因素推动,公司2021 年上半年度实现营收1046亿元,同比上涨55.25%,实现归母净利润达86.4 亿元,同比上涨56.6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2.7 亿元,同比上涨50.44%。
虽然外部较为动荡,但是国内情况趋于稳定,在目前化工品市场景气度上行的情况下,公司作为聚酯产业链龙头企业将持续收益。
“大化工”平台+“C2-C4”烯烃产业链+新材料共同发力,提供公司利润成长,目前公司在中上游业务板块已构筑形成以2000 万吨原油和500 万吨原煤加工能力为起点,主要产出芳烃环节包括年产450 万吨PX、120 万吨纯苯和1660 万吨PTA(其中惠州基地500 万吨在建),烯烃环节包括年产180 万吨纤维级乙二醇、85万吨聚丙烯、72 万吨苯乙烯、40 万吨高密度聚乙烯和14 万吨丁二烯,煤化工环节包括年产75 万吨甲醇、40 万吨醋酸、30 万吨纯氢和12.6 万吨液氮,向下游各线路的新材料产业链输送和储备国内紧缺、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工品、中上游原材料及附加气体。长兴岛基地的炼化装置、煤化工装置、乙烯装置和PTA 装置都通过管道一体化连接贯通,节省了大量的中间费用与运输成本,具备了世界级石化产业发展平台的业务战略布局、一体产能匹配与顶配公用配套,也为公司下一步持续开辟具有规模优势和市场潜力的芳烃、烯烃下游的化工新材料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原材料基础和产业配套条件。公司当前的下游新材料业务板块主要分布在差异化聚酯纤维产品、功能性薄膜产品、工程塑料产品和PBS/PBAT 可降解新材料产品等高研发属性领域。公司依托上游平台和下游积累,始终瞄准规模经济化与高端差异化的消费新材料与科技新材料的市场增量需求,不断复制公司内部快速高效的工艺与产品研发模式,延伸新材料价值产业链,成立纤维研究院、石化研究院和新材料研究院三大材料研究院机构,致力于化工新材料业务的持续技术研发与业务拓展。下属全资子公司康辉新材料是上市公司差异化、高性能绿色环保薄膜与塑料新材料的主要发展平台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营口基地拥有年产24 万吨PBT 工程塑料产能,是国内最大的PBT 生产商。同时也是为国内最大的中高端MLCC 离型基膜生产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5%,打破了国外垄断,有效填补了市场空白,并出口日韩等海外高端市场,并且康辉新材料也是国内唯一、全球第二家能够在线生产12 纳米涂硅离型叠片式锂电池保护膜的企业。2021 年上半年炼化产品和新材料产品分别为公司贡献640 亿元与121 亿元营收,公司高附加值多品种的产业链一体化运营与产品组合供给方式,能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并持续助力公司业绩成长。
加速布局锂电隔膜产品,新建项目打开公司成长空间。公司目前新建投资项目,总投资额242.3 亿元,用于建设80 万吨/年功能性聚酯薄膜以及功能性塑料、150 万吨/年绿色多功能纺织新材料、45 万吨/年PBS类生物降解塑料、35 万吨/年合成氨装置、30 万吨/年硝酸装置、30 万吨/年己二酸装置和20 万吨/年食品级CO2 装置,其中年产80 万吨功能性聚酯薄膜、功能性塑料项目包括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47 万吨、特种功能性薄膜10 万吨、改性PBT15 万吨、改性PBAT8 万吨,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光学材料、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包装材料领域,10 万吨特种功能性薄膜主要包括包括功能性聚酯薄膜、耐温锂电池隔膜、光伏背板膜。目前公司已经与德国布鲁克纳公司最新签订了24 条最先进的功能性薄膜生产线,年产达80 多万吨,将分别在汾湖与昆山基地建设;并与巴马格惠通及苏美达聚友签订了90 万吨生物可降解塑料生产装置,将分别在长兴岛和营口基地建设,同时加强在PBT/PET/PBAT 塑料等改性方面的研发生产,并开始试水4 条改性研发试验线,进一步强化在母粒、基膜和型材基础上的材料改性研制能力。
公司新规划的四个项目,总投资额242.3 亿元,达产达效后,预计可实现增加总年均销售收入467 亿元,总年均利润总额74.9 亿元,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规模效益,实现产业链一体化,增强成本的管控。同时,把握市场动态与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方案和产量,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随着项目的建设投产,公司将打开成长与发展空间。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1 年、2022 年和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8 亿元、203 亿元和229 亿元,EPS分别为2.52 元、2.88 元和3.25 元,对应当前股价PE 分别为12.1X、10.6X 和9.4X,目标价43.8 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全球经济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