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营收恢复增长,扣非净利有所下滑
公司2017年实现营收32.62亿元,同比增长28.54%.扭转了14年以来连续下滑的情况:实现归母净利润3.71亿元,同比增长3.41%,而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14亿元,同比下降10.59%.主要由于17年非经常性损益较16年增加明显:同时公司公布利润分配方案,拟每10股派发1.8元转增4股。公司营收实现增长,主要由于17年在建项目实现工作量多于16年,以及沥青砼销售增加。不过由于施工项目成本上涨,17年综合毛利率(12.6%)较去年减少2.52pct,净利率为11.97%,同比下降3.94%。公司17年期间费用率为3.7%,同比下降2.9%,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25%/3.7%/-0.24%,同比分别+0.11%/一1.6%/一1.42%。
高毛利率业务增速较快,市场布局积极向省外扩展分业务来看,公司施工工程/沥青砼产品/环保业务营收分别为30.38、2.11、0.0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4%、146%、59%。毛利率较低的传统施工工程业务(6.31%)保持稳定增长,较高毛利率的沥青砼产品(11.64%)和环保业务(34.89%)增速较快,有助于改善整体毛利率水平。分地区来看,公司上海/非上海地区收入占比分别为85%、15%.上海地区业务占比较16年下降了7%,公司向省外地区业务拓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公司将继续深耕浦东新区,积极开拓长三角区域,并辐射长三角以外区域市场。
17年新签订单同比增长17%,产业链纵深发展带来新增长,最根据年报披露,公司17年新签项目金额62.26亿元,较16年增长17.41%。其中,基建、房建、其他业务新签项目分别为23.78、14.24、24.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107%、5488%。公司在手未完成订单收入比为3.76,公司年报预计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0.97亿元,同比增长约26%,预计成本34.64亿元,按17年净利率12%估算,18年有望实现净利润约5亿元。公司基建订单有所下滑,而房建、其他业务订单高速增长,公司业务结构多元化趋势明显。此外,公司在传统施工领域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从传统的施工企业逐步转变为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商”,并积极向“投资建设运营商”转型,运行模式从BT模式向PPP模式转变,未来公司将大力发展污水处理、综合管廊、停车场、高速公路、新能源等项目。
多元融资渠道提供资金支持,技术研发增强综合实力公司分别于17年3月、18年3月发行第一期和第二期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分别为2亿元和4亿元。公司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方式,目前公司在银行、证券及保险三大融资体系均成功实现融资,为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提供充足资金。18年度公司拟向金融机构申请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的借款。在研发方面,公司在道路施工方面技术实力较强,尤其在沥青路面再生等新型路面材料和技术等方面居于行业领先地位。凭借上述技术成果,公司进军市政业务将具备明显优势,公司综合实力有望不断增强。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盈利预测基本假设如下:(1)营业收入:公司16、17年新签订单分别为53.02、62.26亿元,考虑订单转化周期一般在1-2.5年之间,基于公司订单规模,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公司营收仍将平稳增长:(2)毛利率:公司17年综合毛利率为12.6%,随着投资业务、环保业务、沥青砼业务等业务占比提高,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望提升至13%-15%:(3)期间费用率:公司17年期间费用率为3.7%,较16年下降2.9%,而公司分别以4.46%、5.53%利率发行2亿元和4亿元债券,财务费用有所增加,未来整体期间费用率可能有一定程度上调。公司凭借丰富的基建投资建设经验和行业领先的技术,有望通过产业多元化、纵深化发展挖掘新增长点,通过开拓省外市场,保证业绩增长持续性。公司通过三大融资体系开拓融资渠道,为业务发展提供充足资金储备,未来有望借助PPP模式打通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从单一的施工单位转型为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营商。我们预计18-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8、4.85、5.36亿元,对应18-20年EPS分别为0.63、0.70、0.77元,对应18年PE 14倍,公司作为浦东国资委控股下的基建集团,有望受益于国企改革红利,首次覆盖给予“谨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执行不达预期;基建投资增速放缓:项目回款不及预期:施工成本上涨:投资业务收益率降低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