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02.28 亿元(-23.08%),归母净利润21.19 亿元(-20.55%),扣非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09 亿元(-24.12%)。
集采等多重因素拖累业绩,下半年有望迎来边际改善。2022 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出现下滑,主要是由于:(1)集采影响,第五批集采涉及的8 个药品,2022 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仅2.5 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7.6 亿元,同比下滑88%;(2)多个创新药执行新的医保谈判价格,同时叠加疫情反复、产品准入难度大等因素,收入增长缓慢;(3)疫情反复影响,医疗机构日常诊疗业务量缩减,麻醉条线及造影剂条线销售收入同比分别下滑 33%和28%;(4)原辅料、能源和物流成本上涨。2022 年至今公司已经有创新药瑞维鲁胺片获批上市,已上市创新药增至11 个。我们认为由于2021 年下半年公司收入和利润基数较低,2022 年下半年业绩有望迎来边际改善。
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彰显转型信心。公司同时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并制定了包括创新药销售收入、新分子实体 IND 获批数量、 创新药申报并获得受理的 NDA 申请数量(包含新适应症)3 项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其中若达到完全解锁,2022-2024 年创新药收入(含税)应分别至少达到85 亿元、105 亿元和130 亿元,复合增速超过20%。我们认为随着创新药收入占比逐步提升,公司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销售体系优化,经营效率提升。2022 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对销售人员进行精简,销售人员减少约2300 多人,销售运营成本进一步降低,销售运营效率和人均单产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67.50、300.27和337.17 亿元,同比增速为3.3%、12.3%和12.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59、53.21 和61.40 亿元,同比增速2.8%、14.2%、和15.4%,以8 月19 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 分别为49.3、43.1 和37.4 倍,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创新药放量速度不及预期;疫情对药品销售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创新药海外上市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