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公司近期发布2021 年年报。2021 年公司实现收入197.07 亿元,同比+68.92%,归母净利润60.28 亿元,同比+149.51%;对应Q4 收入58.71 亿元,同比+54.87%,归母净利润17.24 亿元,同比+51.69%。
行业高景气,2021 年量价齐升及产品结构升级延续。公司业绩符合市场预期。根据公司年报披露,公司粗纱及制品销量235 万吨同比+12.8%,电子布销量4.4 亿米左右同比+16.4%,销量再创历史新高。根据我们表观测算,2021 年全年玻纤制品(粗纱、细纱及制品)平均价格7259 元/吨,同比提升约30%。除受益于玻纤行业高景气外,我们判断公司产品结构继续升级是更重要的一环。根据公司年报,2021 年,公司E9 超高模量玻纤实现量产,模量超过100GPA,产品创新继续取得良好效果,判断公司2021 年热塑、风电等中高端粗纱产品占比进一步上升,同时高价值的电子纱产品也有所提升,带动公司价格进一步上涨。2021 年,由于天然气等能源价格上涨,公司细分产品成本有所抬升,但随着公司成都基地搬迁完成以及智能化生产推进,公司成本管控效果良好,带动净利润大幅增加。2021 年扣非归母净利51.5 亿元业绩同增165%,创造历史,盈利中枢跃升。
美国基地扭亏为盈,三地五洲战略继续深化。根据公司年报数据,2021 年,公司美国分公司实现收入9.7 亿元,净利润2000 万元左右,首次实现盈利。美国公司扭亏为盈,标志公司海外拓展更进一步,三地五洲战略继续深化。而“以外供外”能力的增强,也有利于未来公司规避国际贸易摩擦,并把握海外需求复苏机会。同时预计2022 年国内基地出口将明显得到恢复。
产能扩张延续,量增降本逻辑清晰。2021-2022 年,公司先后公告江西九江40 万吨粗纱、埃及12 万吨粗纱生产线以及成都15 万吨生产线规划,上述生产线预计2023-2024 年陆续投产,估算届时公司粗纱产能相比目前增长30%以上,而根据公司年报披露,我们预计公司一条10 万吨电子纱生产线有望于2022 年投产,届时公司电子纱产能将达到行业第一梯队,公司量增逻辑仍然十分清晰。同时例如九江2 条20 万吨单线的规划(根据公告分别预计2023、2024 年投产),将继续降低单位玻纤制造成本,提升竞争优势。此外,3 月18 日,公司公告将在桐乡生产基地建设燃气站及配套管线项目,我们判断待公司天然气自供比例上升后,成本也将进一步下降。
粗纱2022 年预计保持高景气,公司盈利有望再升级。根据公司年报披露数据,2021 年中国玻纤行业总产量624 万吨,同比增长15%。随着“稳增长”推进,以及风电、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我们判断2022 年,粗纱需求仍将保持增长,而粗纱产能增长将基本与需求同步,从而使得粗纱整体保持较高景气度,价格预计高位持稳。更重要的是,由于技术、研发、认证门槛更高的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需求预计增速较快,我们判断公司产品结构升级仍将延续,盈利有望再升级,这是2022 年继续稳中有升的重要保障。
电子纱价格承压,但公司销量弹性较大。根据卓创资讯数据,3 月初建滔化工投产一条电子纱生产线,此外预计巨石、泰山玻纤等年内也将新增新产线,产能增速预计大于需求,因此我们预计2022 年,电子纱(布)价格压力较大(21Q4 已经开始下滑)。但公司2022 年电子纱销量受益于产能爬坡,有望实现较高速增长,同时随着规模效应进一步发挥,行业领先的成本中枢或将继续优化,即便在价格3-4 元/米的悲观假设下依旧可以保持可观利润率。我们测算2022 年,公司电子纱收入仍将保持增长。
投资建议
下调电子纱价格假设,但由于产能扩张提速,上调销量假设。基于超额奖金的提取、出售贵金属的资产处置收益(2021 年收益6.9 亿元)、成都厂区搬迁导致的资产处置损益(2021 年1.86 亿元)等因素,调整非经常损益假设。根据上述假设调整2022/2023 年收入预22测5.9至/248.3 亿元(原:237.3/255.1 亿元),调整2022/2023 年净利润预测至61.2/69.9 亿元(原:64.8/72.4 亿元),预计2024 年公司收入261.5 亿元,归母净 利润74.8 亿元,2022-2024 年EPS1.53/1.75/1.87 元,对应3 月22 日15.65 元收盘价分别10.24/8.96/8.37xPE。考虑到盈利逐渐接近高点,下调估值至2022 年12x PE,对应下调目标价至21.00 元(原:25.02 元),而由于预计公司盈利仍能增长,市占率继续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成本高于预期,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