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2 月7 日,公司发布《国网信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拟收购控股股东有关股权的提示性公告》,为推动解决与信产集团、国家电网旗下资产同业竞争问题的承诺有效履行,公司拟收购信产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亿力科技相关股权。截至2024 年9 月30 日,标的资产总资产32.57 亿元,净资产12.45 亿元,2024 年1-9 月实现营业收入14.50 亿元,净利润1.02 亿元。公司作为信产集团旗下唯一上市平台,本次拟收购重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提升公司经营质量,做大做强央企上市平台。
事件
12 月7 日,公司发布《国网信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拟收购控股股东有关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司于2024 年12 月6 日接到控股股东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产集团”)《关于筹划有关股权注入上市公司的函》,为推动承诺有效履行,拟收购标的资产亿力科技有关股权。
简评
2019 年重大资产重组过程中,国网信通与国家电网承诺5 年内解决同业竞争问题。2019 年,公司与信产集团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成为信产集团旗下唯一上市平台。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公司控股股东信产集团与间接控股股东出具了《关于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函》,其中,信产集团表示5 年内将通过业务调整或资产、业务重组等方式消除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在云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通信集采业务方面与上市之间的业务重合问题;国家电网表示5年内将通过业务调整等方式消除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在ERP 等企业管理信息化业务、云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通信集采业务方面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业务重合问题。承诺时间为2019年7 月,承诺期限为2024 年12 月,当前正处在公司履行解决同业竞争的承诺期限内,及时解决同业竞争体现了公司作为央企的责任与担当,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利益。
公司本次拟收购亿力科技相关股权,重在解决通信集采领域内的同业竞争问题。鉴于亿力科技与公司在通信集采领域与公司存在业务重合,为推动承诺有效履行,进一步提高公司经营质量,公司拟收购标的资产亿力科技有关股权。亿力科技是信产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企业数据、协同办公、配网信息化技术应用及服务、招标代理和信息通信工程监理等业务。截至2023 年12 月31 日,标的资产总资产35.58 亿元,净资产11.43 亿元,2023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6.36 亿元,净利润1.88 亿元;截至2024 年9 月30 日,标的资产总资产32.57 亿元,净资产12.45 亿元,2024 年1-9 月实现营业收入14.50 亿元,净利润1.02 亿元,以上均数据未经审计。本次股权收购处于前期筹划阶段,具体方案有待进一步披露。
投资建议:公司本次拟收购亿力科技,兑现解决同业竞争承诺,后续有望持续受益电网数字化转型提速发展。本次拟收购亿力科技,重在履行2019 年解决同业竞争承诺,提升公司业务核心竞争力和经营质量,进一步做大做强央企上市平台。此外,随着电力体制机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国网加快数字化布局,2024 年全年投资有望首次超过6000 亿,比去年新增711 亿元,主要用于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等。公司前三季度业绩表现一般,主要系上半年电网资本开支更多集中在特高压与配电侧, 智能化与数字化投资相对滞后,2024 年四季度数字化相关投资有望提升,公司将直接受益。作为信产集团旗下唯一上市平台,公司有望持续受益电改加速以及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投资加大带来的电力IT 景气度提升。预计2024-2026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5.06/94.72/106.0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5%/11.36%/12.00%, 归母净利润为9.35/10.80/12.50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94%/15.42%/15.76%,对应PE 28.46/24.66/21.30 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主营业务依赖关键核心客户的风险:公司主要客户涉及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及各省市电力公司。公司核心业务伴随国家电网公司SG-186、SG-ERP 信息化建设发展壮大,相关定制化设计、开发、实施、运营、运维等业务服务都具有稳定的业务基态,成为公司最重要的合同收入来源。公司主要业务对关键核心客户依赖度较高。
(2)核心技术人才可能流失的风险:公司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人才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核心经营管理层和技术骨干人员是公司产品持续创新、保持持续盈利的重要因素。随着能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对创新技术人才以及复合型高端领军人才及配套团队的需求逐步加大,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公司在引进优秀人才、维持人才队伍稳定方面,面临较大挑战。
(3)维持技术产品创新优势难度高:公司长期服务电力能源行业,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软件产品开发、技术服务和运营服务,随着能源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加快,以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与能源业务相融合成为新一轮能源变革的显著特征,对产业科技创新、关键技术研发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为满足能源行业的新需求,将面临产品开发难度大、周期长、复杂性高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