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属软磁粉芯业务被确立为最优先发展方向,公司业绩有望充分受益于下游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高景气度。未来公司将实现粉末冶金(P&S)、金属注射成形(MIM)和金属软磁材料(SMC)协同融合发展,打造高端制造平台。预计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3.08/4.20 亿元,给予公司2023 年24 倍PE 估值,对应目标价12 元,首次覆盖并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概况:公司是目前唯一融合P&S(粉末冶金压制成形)、SMC(软磁复合材料)和MIM(金属注射成形)三个粉末冶金行业主流或趋势性成长技术的企业。其中公司在P&S 行业处于国内龙头地位,SMC 和MIM 均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公司定位于以三大新材料技术平台为基石,致力于为新能源和高端制造提供最优材料解决方案及增值服务。公司公告预计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90-0.96 亿元,同比增长6%-13%,业绩拐点确立。
SMC 板块确立为公司最优先发展方向,产能规划超过10 万吨。子公司东睦科达是全球屈指可数的覆盖从铁粉芯到高性能铁镍磁粉芯等全系列金属磁粉芯的行业领先厂商。2022 年7 月公司完成收购德清鑫晨100%股份,完善上游软磁合金粉原料布局,促进SMC 板块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2022 年8 月公司公告计划在山西投资7 亿元建设年产6 万吨软磁材料产业基地,远期产能规划达到10.6 万吨。2022 年上半年公司SMC 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3.3%,毛利率提升2.3pct 至20.5%。
光伏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拉动金属软磁材料需求高速增长。金属软磁粉芯凭借其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光伏逆变器、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备、不间断电源和变频空调等领域。受益于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景气度持续提升,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金属软磁粉芯需求量将达到28.7 万吨,对应2021-2025 年CAGR 为17%。
MIM 板块盈利能力显著回升,P&S 业务龙头地位稳固。公司于2019 年至2020年分别收购东莞华晶和上海富驰切入MIM 板块。2022 年上半年公司MIM 板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4%,经营数据大幅好转。随着公司上海、连云港和华南三大基地布局日益优化,公司MIM 业务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P&S 业务方面,公司2021 年生产粉末冶金制品5.29 万吨,连续6 年位居国内第一。未来公司将积极开发新产品并加大国际市场开拓,保持P&S 业务稳定增长。
三大主业融合发展,打造最具竞争力的粉末冶金高端制造平台。公司三大主业同属制造业新材料中广义粉末冶金范畴,三大主业可以实现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公司领先的P&S 压制技术和MIM 注射技术可以运用于SMC 复杂形状零件和精密小型零件的制造,提高SMC 板块的综合竞争力。三大主业的融合协同有助于公司扩大对下游光伏、电动车、储能、消费电子、机器人、5G 通讯、高效电机等新能源与高端制造应用领域的覆盖,实现公司经营的持续有效增长。
风险因素: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扩产计划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国内局部新冠病毒疫情反复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粉末冶金龙头,并将金属软磁粉芯业务确立为最优先发展方向。受益于下游光伏、新能源产业的高景气度,公司SMC 业务有望高速成长,P&S 和MIM 业务也有望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3.08/4.20 亿元,对应EPS 预测分别为0.23/0.50/0.68 元。选取铂科新材、龙磁科技、云路股份、悦安新材、屹通新材、精研科技作为可比公司,当前上述可比公司基于Wind 一致预期的2023 年PE 估值平均为24 倍,我们给予公司2023 年24 倍PE 估值,对应目标价12 元,首次覆盖并给予“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