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耕彩电数十载,黑电龙头踏上1+4+N新征程
海信是显示领域龙头企业,深耕电视行业数十载。公司自1969年成立,从事电视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有50多年的历史。自上市以来,海信的战略经历了从“拓宽产线”到“品牌出海”和“新业务驱动”的转变。
以终端显示为核心,新显示业务为第二增长曲线。海信完成了“1+(4+N)”产业结构升级,以智慧显示终端业务为核心(2021年主营收入占比88%),激光显示、商用显示、云服务、芯片等新显示业务(2021年主营收入占比13%)快速成长。
混改注入新鲜血液,股权激励绑定骨干。2020年公司完成混改、引入战投,全球化战略得到助力。2021年股权激励加深与核心员工的利益绑定,激发企业活力。
复盘财务数据:1)公司2007-2021年营业收入规模从148.39亿元增长至468.01亿元,CAGR为8.55%,多年来实现稳步增长。2)公司2017-2021年归母净利润CAGR为4.2%,盈利水平主要受到行业竞争格局和面板周期的影响。
2. 终端显示业务:国内份额提升+品牌出海推进
短期面板价格持续下行,终端显示有望盈利提升。在面板产能持续处于供过于求的情况下,面板价格有望持续处于低位。彩电成本与面板价格高度相关,面板约占彩电成本的60%,面板价格处于低位,公司盈利确定受益。
Vidda把握年轻市场,国内线上市占提升。公司2019年重启年轻化潮牌Vidda,凭借场景化设计和质价比快速放量,线上份额提升显著,从19年1月的0%提升至22年6月的8%(AVC),抢夺互联网品牌份额。
海信品牌专注大屏赛道,定位明确致力高端领航。行业呈现大屏化趋势,海信品牌把握趋势,2021年海信品牌彩电在线上/线下75寸(含)+市场的零售额份额分别为41%/56%,相比2020年提升4 pct/7 pct。海信彩电在画质、音效等方面均处于领先位置,拥有ULED全阵列动态背光技术、U+超画质芯片、144Hz疾速刷新率等技术支持大屏彩电SKU拓展。
品牌出海势在必行,东芝协同效应显现。1)2006年海信提出“未来发展大头在海外”的战略,迈出了海信出海的步伐。2)海信加强海外产业链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工厂和研发中心;2018-2021年海信全球彩电出货量市占率从6%提升至10%,17-21年海信彩电出货量CAGR为13%。3)海信与东芝在管理、供应链、技术上产生协同,帮助东芝在并表后的第二年扭亏。
3. 新显示新业务:打造黑电龙头的新增曲线
激光电视:适配大屏趋势,海信技术出色+成本下行。1)彩电大屏化消费趋势明确,激光电视相比大屏彩电更具有性价比、护眼等优势,符合家庭观影新趋势,激光电视18-21年出货量CAGR为19.52%。2) 2021年海信激光电视市占率为43%。海信深耕激光技术多年,成像技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三色激光技术成像效果更佳,且对比同行产品在对比度、亮度、音质等方面更加领先。3)规模效应+零部件国产化推动激光电视成本下行、降价不减配,有助于增加消费者购买意愿。4)我们预计21-26年激光电视销量CAGR为26%,2026年行业销量达到89万台,激光电视销量天花板为645万台。
商用显示:布局三大板块,输出显示方案。1)海信商用显示输出显示解决方案,逐步形成智慧教育、智慧办公、智慧显示三大产品领域。2021年中国大陆传统商用显示市场规模为1554亿元,14-21年CAGR为23%。2)15-21年教育平板出货量CAGR为7.17%,国家大力推行教育数字资源,智慧教育显示确定受益。15-21年商用交互平板出货量CAGR为60%,疫情常态化加速了企业用户对于线上会议的习惯养成。
云服务:差异化+技术迭代是成长核心。我国互联网电视渗透率快速提升,21Q2海信的国内互联网电视品牌市场渗透率达10.6%。VR云平台+人物数字化赋能聚好看,云服务目前已覆盖家用和商用。公司云服务业务在C端和B端均有布局。
芯片:技术积淀深厚,赋能显示产业链。2022年1月,公司子公司信芯微填补了国内8K画质芯片领域的空白,提高海信终端显示领域的竞争优势。信芯微是国内头部面板厂商京东方、华星光电,国内头部整机厂商康佳、TCL的主要芯片供应商。
4. 盈利预测及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实现收入478/540/597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13%/11%;预计公司22-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19/21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40%/18%/14%,对应EPS分别为1.22/1.44/1.63元。给予公司2022年14x PE,对应目标价为17.08元。首次覆盖,予以“买入”评级。
5. 风险提示
汇率波动,原材料成本波动,宏观经济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