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两翼三新”战略布局,一体化龙头优势显著。公司起步于国家石化产业孱弱之际,担当了加快发展我国石化工业、实现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历经40 年发展,公司已成为上游勘探开发、中游炼油化工、下游营销分销等一体化石化产业布局的龙头,近年来,公司还持续发力新能源、新材料及新经济,开拓“一基、两翼、三新”全新发展格局。得益于一体化布局持续深化,公司具备良好的业绩协同能力,推动公司盈利行稳致远,形成了较强的抗油价波动能力。公司稳定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充沛的现金流,助力公司资本开支稳步释放,在上游增储上产、炼油结构优化布局和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深化资本投入,并着力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为夯实公司石化龙头地位、增强长期发展竞争力注入不竭动力。
“一基”:稳油增气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基础持续夯实。“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资源禀赋特点,公司油气资源基础薄弱,地质区块条件差,但公司通过持续的理论及技术突破,实现了诸多重大油气发现,例如普光气田、涪陵气田、顺北油气田等的发现,在推动我国油气产业发展方面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贡献,公司深厚的理论与技术实力,有力保障了资源的有效接替。近年来公司剩余原油可采储量持续修复,天然气业务亦持续放量,并实现了国内外勘探开发协同布局。此外,公司也将受益于国内外多重发展机遇,在国内勘探开发方面,受益于矿权改革政策频出,勘探开采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矿权基础偏弱格局有望实现一定程度扭转,根据我们测算,未来假设以现有矿权面积10%作竞争性出让、中国石化竞标20%的探矿权、单位探矿面积对应原油剩余储量比例与2022 年一致,公司未来原油新增剩余可采储量有望超过2.3 亿桶;在海外勘探开发方面,截至2023 年5 月,全球待售油气资产规模接近1310 亿美元,国际油气资产供给有望迎来放量周期,叠加公司海外资产风险逐步化解,未来优质油气资产有望再注入。从供需侧看,我们认为,未来上游景气周期仍将延续,油气价格或仍处于中高位运行,公司上游业务有望迎来价量齐升空间。
“两翼”:全球炼化龙头,区域需求红利和行业规范集中助力公司业绩上行。在油品方面,中国石化拥有2.77 亿吨/年炼油加工能力,居全球第一,其中千万吨级炼厂在公司总体炼能比例中达到77%,规模化优势突出。公司拥有产业链一体化优势,能够灵活调整装置开工负荷,同时增加上游原油产量实现盈利的协同效应,增强公司经营弹性。此外,公 司油品销售护城河稳固,加油站数量稳居市场第一,自2013-2022 年,公司营销及分销板块营业利润中枢为284 亿元左右,盈利保障性较强。
在化工品方面,公司及其旗下子公司共拥有19 家具备乙烯装置炼厂,合计拥有1578 万吨乙烯产能,根据我们测算,公司炼厂平均乙烯产能为83 万吨/年,化工装置大型化,成本优势及产业链延伸能力凸显。从行业层面看,短期来看,近期需求逐步回暖,成品油先行、化工品蓄势,炼化盈利修复可期;长期来看,成品油出口端有望受益于东南亚炼能供需偏紧格局,化工品下游高端产品“卡脖子”与国产替代仍需时日,远期化工品需求红利有望延续。在政策层面,伴随成品油消费税持续规范整顿“双碳”政策逐步加严及产能侧发展受限,行业产能出清或将加速,公司作为合规经营龙头有望优先受益。
“三新”:新动能加快培育,公司第二成长曲线未来可期。公司“三新”战略主要指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在新能源方面,氢能行业有望迎来需求放量,公司优先布局抢占市场先机。2022 年中国氢气消费量达到3533 万吨,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30、2060 年,中国氢能消费量有望分别达到3715、13030 万吨,氢能需求端或存在较大增长空间。氢能是公司新能源业务的主要方向,公司拥有氢气年生产能力超过390 万吨,约占全国氢气产量的11%,公司国内氢能龙头地位稳固,一体化布局持续推进。在新材料方面,公司作为石化龙头,技术研发功底扎实,旗下多家化工研究院具有深厚的技术沉淀,当前在EVA、POE、大丝束纤维、特种橡胶等领域正加快布局,未来有望在新能源材料、高性能材料等多类型化工新材料领域实现以点带面、协同发展。在新经济方面,公司非油业务背靠中石化集团,在渠道建立、消费生态打造、品牌价值等多方面持续强化竞争内核。
技术先导及央企改革焕发新活力,公司内生动力及估值弹性有望提升。
在技术先导战略方面,公司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成立40 年以来,累计专利申请量超10 万件、授权量超6 万件,累计完成200 余项重大成套技术工业转化,为公司在全产业链业务布局建立了深厚的研发基础和技术储备。此外,公司深化科研改革进程,推动科研机构市场化改革、科研成果工业转化、科技研发人员市场化激励,提升公司内生动力与创新实力。在央企改革方面,40 年来,中国石化资产、制度、管理机制完成了深化改革,强调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特别在2020 年深化央企改革后,公司股东回报明显提升,但公司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三桶油”横向对比来看,公司盈利能力稳健,抗风险能力突出。分板块看,在上游板块,公司持续加大资本投入,有效弥补资源禀赋偏弱不足;在炼油化工板块,公司规模及技术优势明显,降油增化成效显著,科技竞争实力持续强化,既巩固公司炼化龙头地位,亦顺应长期能源转型趋势布局前瞻,石化龙头迎来高质量发展机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 年的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31498.23、33161.99 和34057.11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1%、5.3% 和2.7%。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9.64、1133.03 和 1241.05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9.7%、31.8%、9.6%,EPS(摊薄)分别为 0.72、0.95 和 1.04 元/股。对应2023 年9 月15 日收盘价,我们预计2023-2025 年中国石化A 股PE 分别为8.49、6.44、5.88 倍,中国石化H 股PE 分别为5.45、4.13、3.77 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考虑到公司一体化优势显著,盈利抗油价波动较强,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叠加公司持续加大资本开支及研发投入,内生成长性有望持续释放,2023-2025 年公司业绩或将稳步增长,对公司A 股及H 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1)原油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2)增储上产不及预期风险;(3)全国炼能过剩风险;(4)新能源汽车对成品油消费替代过快风险;(5)化工品过剩风险;(6)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7)新能源布局不及预期风险;(8)新材料研发转化滞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