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高铁数字媒体第一股,广泛覆盖高铁站核心媒体资源,我们认为公司受益于占据全国范围优质点位带来的竞争壁垒,细分领域龙头地位稳固。展望发展机遇,我们认为量价共振叠加城市商圈大屏新业务拓展有望驱动公司营收快速增长。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80/10.04/12.39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89/3.78/4.52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 年PE18x/14x/12x。参考可比公司分众传媒估值中枢,给予公司2022E 目标PE 22x,目标价32 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高铁数字媒体第一股,广泛覆盖高铁站核心媒体资源。公司成立于高铁建设蓄势待发的2007 年,率先与铁路局集团展开合作,布局全国高铁站广告媒体。截止2021 年底,公司已与国内18 家铁路局集团中的17 家签署了媒体资源使用协议,签约铁路客运站558 个,运营5,607 块数字媒体屏幕,年触达客流量超过10 亿人次,是高铁数字媒体广告行业中资源覆盖最广泛的数字媒体运营商。
公司的媒体设备包括数码刷屏机、电视视频机和LED 大屏等。2021/22Q1 公司实现营收6.19/1.68 亿元,YoY+26.8%/+35.0%,受益于全国点位布局和较长合同期限,在疫情多点复发期间仍然实现逆势增长。2021/22Q1 毛利率分别为59.5%/61.2%,归母净利率分别为38.9%/35.7%,连续多年保持较高水平,体现出公司较高的资源壁垒和议价能力。
高铁客运比重进一步提升,广告价值逐步凸显。从触达次数看,高铁每年可以触达超10 亿人次的旅客;从停留时间看,高铁核心候车区旅客平均停留时间达36.2 分钟,平均接触广告次数7 次(CTR 调研);从用户价值看,乘坐高铁的人群中20-45 岁乘客占比72.7%,家庭月收入1 万元以上家庭占比72.0%(CMMS 调研),高商业价值受众占高。从市场空间来看,根据国铁集团相关规划,计划2035 年实现高速铁路营业历程达7 万公里,较2021 年仍有75%的提升空间,高铁广告增长前景依然广阔;从广告主投放意愿来看,随着全国性的媒体网络的完善,可以满足更多元的广告主投放个性化投放需求,提升高铁站广告市场空间。
覆盖核心媒体资源,量价共振叠加业务拓展有望驱动营收快速增长。我们判断公司业绩有望迎来三重增长动能:1)点位扩张持续,预计屏幕数三年年复合增速11.9%。根据公司招股书,公司计划在2022~2024 年新建运营站点121 个,优化运营站点112 个,新增大尺寸、高清晰的数字媒体设备2,255 个,对应三年内运营高铁站数量扩张CAGR 8.6%,数字屏幕数CAGR 11.9%。2)广告价格预计受益于站点网络效应及品牌主拓展。考虑到广告营销的联动效应,高铁站点位扩张带来规模效应,叠加屏幕刷新效率更新迭代,预计将进一步提振重点广告主资源获取,我们预计在服装、家居、建材等重点行业,广告主拓展有望加速,预计2022~2024 年旗下主要的广告资源载体数字刷屏机单屏年收入增速有望达10%/8%/6%。3)拓展“百城千屏”城市大屏业务,有望带来第二增长曲线。随着公司引入前航美传媒CEO 冯中华担任总经理,积极拓展城市商圈大屏业务,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城市大屏业务有望贡献营收0.26/1.08/1.95亿元,带来第二增长动能。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时间超出预期风险;下游行业景气度降低风险;高铁媒体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媒体资源使用权采购价格大幅度上涨风险;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占收入比重较高的风险;进入城市商圈大屏进度及表现不及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受益于占据全国范围优质点位带来的竞争壁垒,细分领域龙头地位稳固。展望发展机遇,我们认为量价共振叠加城市商圈大屏新业 务拓展有望驱动营收快速增长。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80/10.04/12.39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89/3.78/4.52 亿元,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E PE 18x/14x/12x。考虑到公司在高铁媒体垂直赛道的龙头地位,选取在梯媒领域龙头分众传媒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近5 年来的估值中枢Forward PE 为22x,给予公司2022E 目标PE 22x,目标价32 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